第五十二章 夜谈!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吴王府。
    烛光摇曳,杨士奇的声音却沉稳而坚定。
    朱允熥叹道:“杨先生高见,那我今夜便来写请罪的折子。”
    杨士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笑道:“殿下今夜不止要写请罪的折子,还要写另一篇文章。”
    朱允熥望向他。
    杨士奇笑道:“我刚才去看过了殿下要办的报刊,还有殿下发明的滚筒式油印机。”
    “殿下大才,所制作的油印机,委实巧夺天工。”
    “此举影响深远,凡我大明读书人,皆受益无穷。”
    “杨某先代天下读书人,谢过殿下了!”
    他拱手深深一拜。
    朱允熥没有惺惺作态,很是坦然的接受。
    杨士奇道:“报刊的印刷和发行,我已经都安排好了,今夜连夜写好文章印刷,明天早上上朝之前,务必将印刷好的报刊,送到宫内和京城各王公侯爵,以及在京所有文武百官府上。”
    这么快就全部准备好了吗?
    朱允熥有些意外。
    杨士奇可是今天下午,才刚刚到他的府上。
    虽说前期的准备工作,朱允熥早就全部做好。
    滚筒式油印机已经制造出了足够的数量,印刷工人也都招聘好了。
    连报刊该怎么排版,他也都早已定好。
    毕竟,这些都是后世现成的经验。
    唯独文章该怎么写,该写些什么内容,他还举棋不定。
    “杨先生也不用急于一时,报刊发行,不急在这一天两天。”朱允熥道。
    “不!”杨士奇摇了摇头,道:“此事很急,刻不容缓。”
    “报刊若是能在今晚顺利印刷好,明日上朝前送出去,那明日殿下在朝堂上的斗争,便会多一分胜算。”
    还牵涉到明日朝堂之争?
    朱允熥顿时来了兴趣。
    杨士奇道:“殿下当初请求开办报刊的时候,曾明言是办此报刊,是为了宣传陛下的丰功伟绩,不使后世因史书记载不全,而致陛下的圣名遭人玷污。”
    “因此,报刊的首版,当然是记载陛下年轻时的往事,以彰陛下功绩。”
    “陛下如今年岁大了,难免追忆少年时光。写这些东西,也能博得陛下的好感。”
    朱允熥点头道:“这一点和我的想法,倒是不谋而合。”
    “这应该作为一个连载的专题,从咱老朱家的祖上开始说起。”
    “也不用避讳老朱家祖上皆是穷人,皆是泥腿子出身这一事实。”
    “每日一版,连载不断。”
    这种详细的皇帝传记,不但能讨老朱的欢心,民间百姓也十分喜欢看。
    八卦之心,人人皆有。
    对于皇室秘闻,开国帝王未发达之前的经历,老百姓们不要太好奇了。
    以往朝廷总是遮遮掩掩,老百姓们知道得不多。
    但这也阻止不了他们的熊熊八卦之火。
    哪怕私下传播有掉脑袋的风险,百姓也乐此不疲。
    各种关于皇帝的离奇传说,在民间从来就不曾断绝。
    当然,也因为没有可靠的消息渠道来源,许多传说的内容,只能用“离谱”两个字来形容。
    现在有了报刊连载,广泛传播,必然会掀起新的议论热潮。
    而这对老朱而言,又是在恰到好处的拍他的马屁。
    老朱心中最渴望获得的,便是在百姓中的声誉,是千秋万代的身后名。
    杨士奇道:“报刊的第二版,则用来刊登《御制大诰》”
    大诰是老朱费尽心血编制而成。
    老朱在上面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更是下旨,《大诰》每家每户都要有一本。
    家里有《大诰》的,只要不是犯了该杀头的罪,都可以减一等处罚。
    反之,家里没有《大诰》的,则要加重一等处罚。
    不过,因为《大诰》的规定太过于严格,条文也太繁锁,很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执行起来非常困难。
    故而到洪武三十年的时候,老朱重新编定大明律,并规定以后断案定罪都以大明律为准。
    大诰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朱允熥听了,却是摇了摇头,道:“我以为应该刊登大明律,而不是大诰。”
    《大明律》和《大诰》都是律法,只是大诰要严苛许多。
    望着杨士奇投过来的目光,朱允熥解释道:“治乱世用重典,皇爷爷是汲取了元朝放而不管的教训,才编制严苛无比的大诰。”
    “但如今大明已立国二十几年,天下安定,四海归心。”
    “大诰所定的条款,太过严格,执行困难,皇爷爷其实早就有心想改。”
    “只是大臣们都不敢在此事上谏言,皇爷爷也不太好收回原来的成命。”
    “而爹爹去后,若要惩办朝中勋贵武将,大诰便还有极大的作用。”
    “如今我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