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佛法与世法,姚广孝面圣!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27章佛法与世法,姚广孝面圣!
    朱允熥是何等机敏之人,一听老和尚的话,便立即听弦知音,当下带着返回吴王府。
    待来到府中空旷处,左右再无其他人,方问道:“道衍大师可是有何安排?”
    姚广孝本是朱棣的人。
    朱允熥和老朱说,正是他煽动朱棣对付自己,才以对其严加管教为由,将其要到了自己府上。
    这点小手段,以老朱的精明,当时就不可能真的骗过。
    只不过,老朱并不想严厉处罚自己的儿子朱棣,朱允熥推一个和尚出来为朱棣顶罪,正合老朱之意,自然乐见其成。
    在老朱眼中,这是朱允熥对亲情的看重,对四叔燕王的维护。
    但后来朱允熥开始重用姚广孝,令其主管《大明日报》,查封户部账目和库银,则又让老朱深感意外了。
    一个和尚罢了。
    放着朝廷那么多的官员不用,偏要用一个和尚,如何能不让人奇怪呢?
    今日老朱前脚刚出宫前往天界寺礼佛,后脚僧录司左善世便令人前来传令,朱允熥自然清楚,这是老朱想见一见姚广孝。
    否则,僧录司明知姚广孝在为吴王殿下办事,岂有轻易召他前去的道理?
    即使真有事,也该是左善世亲自前来登门拜访,而不是似这般派人来传令了。
    “阿弥陀佛!”姚广孝轻念佛号:“再过两日,便是吕氏的生日。”
    “陛下之前早已令人前来提醒过殿下。”
    “此时召贫僧去天界寺,贫僧以为,一则是想考较一下贫僧,二来,陛下亦是关心殿下的安危,以及了解殿下准备如何处理此事。”
    “其三嘛。”姚广孝佛眸中精光骤射:“陛下已在为正式立储做准备。”
    “此番面圣,贫僧必竭力为殿下争取。”
    朱允熥忙道:“道衍大师万万不可行险事,还是稳打稳扎才好。”
    “贫僧心中有数!”姚广孝道:“若事不可为,不会强为。”
    “殿下也切不可以为,眼下已大权在握,就能高枕无忧。”
    “须知身为上位者,殿下要有所作为,则必将触及千千万万之人。”
    “其中艰难险阻,较之在朝堂上与其他人的勾心斗角,更甚千倍万倍。”
    朱允熥心中凛然。
    他又何曾不清楚这些呢。
    并不是大权在握,没有政治敌人,就能为所欲为的。
    因为除了权力之外,还有大势。
    有明一朝,封建帝制渐渐发展到巅峰,皇帝的权利不可谓是不大。
    一言九鼎,旨出法随。
    朝堂上很难有什么权臣,能与皇帝相抗衡。
    但没有了大权臣,并不等于皇帝就真的没有了任何制约。
    特别是他要进行大改革。
    既得利益者又怎么可能轻易让出自己的利益呢。
    他要面对的,不是一个两个具体的人,而是庞大且错综复杂的利益集团。
    高举屠刀,能杀得了一千人,一万人。
    但要将改革推行下去,可不是简单的靠杀多少人能解决的。
    从历史上看,大明朝没几乎有啥权臣能对皇权造成严重威胁。
    但明朝的皇帝,却又被一股无形无质的庞大力量制约着,很难有什么作为。
    “贫僧此来,便是想询问殿下,对今后的施政,究竟有何打算?还望殿下告知,贫僧才好在陛下面前应对。”
    姚广孝和杨士奇作为朱允熥的左膀右臂,在朝堂权争上,两人皆能出谋划策,助他实现目的。
    但朱允熥具体的治国方略,两人却又都不清楚。
    只是隐隐感到吴王心中自有丘壑,必定要做一番大事。
    两人对此并不怀疑,也从不追问。
    吴王有治国大才,当行煌煌王道。
    而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助他清除一路上的障碍。
    只是今日要去见老朱,姚广孝唯恐到时候不好应对,才急匆匆的前来问询。
    隐隐约约中,老和尚感到朱允熥立储的事,不会一路顺风顺水。
    总感觉仿若有一张无形的网,正扑面而罩来。
    但一时之间,却又察觉不出哪里有问题。
    朱允熥稍一思索,便将他与方孝孺的所说的事,与姚广孝说了一遍。
    姚广孝目光中满是震惊,念佛号后道:“殿下有此壮志,固然可嘉,但千万不可操之过急。”
    “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甚,便会形成天下皆反之势,使政令难以推行。”
    “而且此事恐怕陛下也未必支持。”
    朱允熥点头。
    人分三六九等,士绅不用缴税服徭役,本来就是老朱自己定的国策。
    当下笑道:“这其中的轻重,我自然晓得。”
    “你今日若是见到了皇爷爷,也不必提及此事。”
    “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