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问世! 大爆炸时代!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那倒没有。”朱允熥摇了摇头:“你去将赖文安召来,本宫要见他。”
    不多时,赖文安赶到。
    “参见太孙殿下。”他跪下去重重磕拜。
    语气颤抖,身躯亦是如此,显得十分紧张。
    “这是你写的?”朱允熥拿起那份图文并茂的纸。
    赖文安微微抬起头来,看了一眼:“正是草民。”
    “不错,虽然并不完善,但思路很好。”朱允熥赞许了一句,又问道:“你以前学过算术?”
    “草民自幼对算术极为感兴趣,后来进学堂读书识字,也利用空闲时光,读过不少算术书籍。”赖文安的语气渐渐缓和,不再似之前那般紧张。
    “听说你之前是国子监的学生,为什么抛弃监生身份,却自愿到制造局来屈就呢?”
    此时还是大明初年,朝廷对官员和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国子监的监生,就算不能在科举时金榜题名,也有机会被遴选去做官。
    只是通常品级不高,前途一般。
    但无论如何,官就官,远非民能比。
    工匠纵使能拿到一份不错的薪水,社会地位却远比官低得多,工作也辛苦不少。
    “草民虽自幼对诗词文章有几分兴趣,但却只喜欢吟诗作对。”
    “对圣人之言,并不甚喜,科举高中恐是无望。”
    “相反,草民对算术以及制作各种木器玩赏,情有独钟。”
    “若一直呆在国子监,将来遴选出仕,也不过是最低阶的小吏而已。”
    “那日听太孙殿下在国子监讲科学,草民深以为然。”
    “便决心此生不再追求圣人之学,转而走科学之路。”
    “便来了大明制造局。”
    朱允熥哈哈大笑。
    赖文安这个名字,他在前世的史书不曾见过。
    但不同的环境,注定会埋没许多人才。
    赖文安或许正因为不适合科举之路,历史上的大明又没有提供让他发展的土壤,于是,一位优秀的理工科人才,就这样埋没了。
    这并不奇怪。
    华夏数千年来科学发展停滞,注定埋没了数不清的理工科人才。
    赖文安的话说得多了,又见朱允熥态度和蔼,胆子也越发大起来,再没有初见太孙殿下时的拘谨。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可惜在制造局,无人能交流。”他又补充说道:“有时候想出一个好点子,想让旁人帮着参考一二,却不知道找谁是好。”
    “若是有人能指点一二,或许便会茅塞顿开。”
    朱允熥骤然心中一动。
    脑海内似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
    交流……论坛……社区……搜索引擎……论文……科技专刊……
    对!
    后世技术大爆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可供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员彼此交流的地方。
    网络时代有论坛,有搜索引擎!
    遇到技术难题,网上搜一下,马上便能解决。
    搜不到,坛子里问一问,也多半有人知道。
    毕竟,谁都不是神,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都可能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科学知识,或实用技巧。
    后世的程序员编程,基本上已经离不开搜索引擎和论坛社区了。
    其他许多工作也一样。
    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通过搜索引擎寻找答案,或是专业的论坛。
    大部分很快就能解决。
    不要小看这一点,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可能是百倍,千倍的。
    从前经常被莫名其妙的技术难题卡住,自从有了网络,往往一会儿就能找到答案。
    那没有网络的时代呢?
    也有科研论文和科技专刊。
    没错。
    无论后世的科研工作者如何拼命吐糟论文体系有多少问题,多少毛病,但大家又都很清楚,科研工作,离不开学术论文体系的支持。
    做科研一定要阅读最新的论文,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
    再放低一点要求,那便是各种专业科技杂刊。
    这些后来被网络搜索引擎和专业论坛所取代。
    比如说,在网络还没有普及的时代,《电子报》曾经是无数电子爱好者、电子科技工作者、电子产品开发工程师、电器维修从业者等技术人员最喜欢的读物。
    数不清的专业人员,从上面学习各种各样实用的技术。
    也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写成文章,在《电子报》上面发表。
    眼下的大明,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
    正需要一份专业科学技术期刊。
    让大家将自己在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关的解决方案,发表在上面,以供别人参考。
    有时候,也可以在上面进行求助,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公布,向所有读者征集解决的办法。
    大家集思广益,通过期刊进行交流。
    朱允熥越想越激动。
    如果大明一份这样的专业科技期刊,它对技术的促进将是无比巨大的。
    还有。
    朱允熥之前一直不知道怎么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用适当的方法,去传授给这个时代的人。
    因为在无人交流,无人指点,也没办法抄袭,借鉴的情况下,编一本完整教材的难度很高。
    朱允熥扪心自问,恐怕难以编好。
    只能一直搁置。
    但如果将那些零散知识,分批发表在专业科学刊物上呢?
    准确点说,这才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类的知识,一开始都是不成体系的。
    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点点慢慢研究探索出来。
    最后才汇编成教材,供所有学生学习。
    他老想着写教材,传授完整的知识,完全误入歧途了。
    根本不需要啊!
    还有。
    要制造出可以使用,运用良好的蒸汽机,恐怕还需要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
    而这些知识,朱允熥自己就有。
    只是因为遗忘,导致不成体系而已。
    只要将专业期刊办起来,大家一起交流,那就能慢慢将知识体系重新拼揍起来。
    一念及此,朱允熥再也忍耐不住,令人拿来笔墨,写下了“科学”两个字。
    大明要办一个期刊——科学期刊!
    这份期刊,将使大明真正迈入科学技术大爆炸的时代。
    随后,朱允熥又继续写道:力的三大定律!
    ……
    半个月后。
    大明第一份专业学术期刊——《科学》期刊问世。
    无数的能工巧匠,科学技术人员在上面发表自己的心得体验,传授和交流专业技术知识。
    朱允熥的“力的三大定律”也正式发表。
    自此,大明正式进入一个科学技术大爆炸时代。
    ……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