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请求!时代变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33章请求!时代变了!
    金陵城。
    自从吴王殿下监国以来,金陵城的百姓,日子明显好过起来。
    其中最显著的变化,首推新版大明宝钞的广泛使用。
    买卖交易变得十分便捷。
    再也不用费力去切割银子,称重,辨别成色……并因此而讨价还价,乃至发生争吵冲突。
    市面上的买卖更加频繁,商家感到生意都变得更好了。
    开始还有人怀疑,是不是朝廷又偷偷印钞了呢?
    但大明银行仍然可以随意兑换银子,官方粮库还是按照规定的价格出售粮食,并无任何异常。
    这才令商人和百姓的心安定下来。
    听说大明银行如今正在各地陆续开设分行,同时也将新钞随之带去。
    对商人们来说,这无疑又是一个好消息。
    以后出远门做生意,也不用再携带笨重的银两和铜钱了。
    《大明日报》的大量发行,则让百姓们又多了不少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
    从皇帝的传奇故事到朝廷大事,再到各种市井传闻。
    其中许多话题,在以前甚至是禁忌。
    但自从《大明日报》发行后,朝廷也放宽了对这方面的管制。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影响极大的,便是大明制造局的成立。
    自大明王朝立国以来,朝廷每年都会从全国各地抽调大量的工匠来金陵城做工。
    各行各业的工匠皆有,他们进行手工业生产,以繁荣市场,为军需民用提供产品。
    在以前,工匠们采用的是轮流服役的方式。
    前来服役的工匠们,需要从全国各地赶到金陵城,服役一段时间之后,再赶回去。
    其间路上的开销,钱粮,都需要自己准备,并且服役是没有任何报酬的。
    因而给工匠们造成了极为沉重的负担。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令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四万五千手工业匠户,连同他们的家人一起,共计约二十万人,全部移居到南京城。
    他们聚居的地方,便是后世著名的金陵十八坊。
    匠人们来金陵城后,生活并不好。
    老朱的苛刻,可不仅仅只针对官员,也包括这些为朝廷做事的工匠。
    给工匠们制定的薪水非常之低。
    再加上以前还经常发放废纸般的宝钞,更是让他们苦不堪言。
    朱允熥发行新版大明宝钞后,虽然工匠们明面的薪水没有提升,但因为新版宝钞的价值远非旧钞能比,因而在实质上,大幅度提升了工匠们的待遇。
    当然,实际上不止是工匠,还有官员们,也从这项改革中受益。
    至少他们的俸禄,不再是有名无实。
    大明制造局成立后,开始大量从工匠当中挑选精干之人。
    制造局所给的薪水,可比原来朝廷给的,要高得多了。
    毕竟,制造局财大气粗。
    待遇之好,足以令许多官员都为之羡慕。
    工匠们都争先恐后的报名,一旦成功录取,更会大肆庆祝一番。
    因为大明制造局内招聘的人数众多,在金陵城内,也很是刮起一阵旋风。
    许多从前瞧不起工匠的人,此际只恨自己不是工匠。
    可这个时代的工匠,可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
    按老朱的制定的律法,工匠只能世袭。
    相比之下,大明军事学院的成立,虽然让朝堂上的众臣注目,于百姓而言,却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朝堂离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还是太远了一些。
    即使偶尔有一些关心朝廷大事的人谈起,也无非是当作无事时的消遣闲谈罢了。
    听完姚广孝的汇报后,朱允熥便离开吴王府,前往大明军事学院。
    若老朱果真如老和尚所言,要杀吕妃的话,他此时离开,正好可以免得被意外唤进东宫去。
    老朱想做什么,都是老朱自己的事。
    他需要做的,则是远离是非之地。
    朱允熥虽然名义上是大明军事学院的院长,但自那日开学大典之后,便再也没有去过学院。
    一方面是他的事情有些多,大明银行,制造局,还有写书,画图,将从前的知识一点一点默写出来,加以整理。
    另一方面嘛,朱允熥素来十分注意劳逸结合。
    像老朱那样,拼着身体累垮,也坚持天天996,007,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正常人就该干一天休一天,每天工作四小时。
    当然,这只能在心里想好,悄悄去做,绝不能和老朱说。
    要不然,老朱这个工作狂,绝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
    除此之外,朱允熥还有另一个算盘,那便是借此机会,暗中观察一下武将勋贵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以方便他日后驾驭,彼此制衡。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