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崇祯皇帝——朱由检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和客氏被凌迟戮尸,其党羽或处死,或削籍,或充军,从而实现了拨乱反正。时人评论此举“不动声色,潜移默夺,非天纵英武,何以有此”。
    朱由检剪除魏忠贤后,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力图挽回明朝的衰落,实现中兴之伟业。他训诫群臣,称在阉党垮台、“职掌还之各司”之后,群臣务必“致忠竭节”,洗刷积弊,以“为国节财,为民择吏”为要,同时“一切奏议有关国计者,遵我祖宗成法,不得妄议纷更”。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勤于政事,始终坚持经筵与日讲,不仅学习儒家经典,也作为听取讲官意见、与朝臣讨论时事的一个重要渠道,即使“边报纷纭”,经筵、日讲依然如故,甚至更加“精勤”。
    朱由检每天“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宫中从无宴乐之事,他不仅坚持常朝,而且除了盛暑严寒之外,都会去文华殿召见重臣,讨论政事。从未懈怠于批阅奏章,往往“批阅至丙夜不休”,甚至还在半夜下达圣旨,不仅在明朝皇帝中以勤勉著称,甚至被臣下誉为“汉、唐以来良所稀见”。
    在朝堂之内,崇祯初年的几位依附魏忠贤的阁臣黄立极、施凤来等相继被弹劾而去职,朱由检以“枚卜”(抽签)的方式挑选新阁臣。召集大臣和科道官到乾清宫,先拜天祈祷上苍保佑,再将推荐的阁臣姓名一一写出,装入金瓯之中.然后用筷子挟出。先挟出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四人,群臣纷纷说时局艰难,请扩大阁臣数额,于是朱由检挟出周道登、刘鸿训二人。
    此六人就一并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以李标为内阁首辅。因来宗道、杨景辰曾名列《三朝要典》副总裁,故在半年后毁《三朝要典》之际去职。刘鸿训因处置兵变令朱由检不满意而去职,老臣韩爌入为首辅。李标、钱龙锡等仍在内阁。韩爌、李标、钱龙锡均属“东林党”派系的人物,他们积极协助朱由检定“钦定逆案”,恢复天启朝被迫害的东林党人的名誉。因此他们主持的内阁号称“东林内阁”,从而形成了“东林大盛”的局面。
    另一方面,朱由检亦留下礼部尚书温体仁、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吏部尚书王永光、兵部侍郎申用懋等非东林党的官员,以制衡东林党的势力,这四人被东林党称为“四凶”。
    在朝堂之外,崇祯初年最大的难题是收复被后金占据的辽东。朱由检将这一重任交给了曾在天启末年相继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原任辽东巡抚袁崇焕。袁崇焕此前因私下议和与不救锦州而被弹劾,不得已辞职返乡,朱由检就起用袁崇焕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管兵部添设右侍郎事。以袁崇焕取代王之臣,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
    朱由检在平台,当着群臣的面召见袁崇焕,袁崇焕提出了“五年平辽”的目标,并请求朱由检授予他便宜行事之权,朱由检大喜过望,表示:“五年灭奴,便是方略。朕不吝封侯之赏,卿其努力以解天下倒悬之苦,卿子孙亦受其福。”钱龙锡等四名阁臣亦称赞袁崇焕是“奇男子”。随后,袁崇焕又请求吏部和兵部的用人、户部的转饷、工部的制造都要配合自己,也不可听信谗言,朱由检亦一一应允,指示各部尚书配合袁崇焕,允诺不听信任何谗言,又赐给袁崇焕尚方宝剑,随后袁崇焕前往关外前线。
    袁崇焕到任后,整顿防务,委任祖大寿守锦州、何可纲守宁远、赵率教守山海关,对外联络明朝藩属哈剌慎朵颜三十六家,开市给赏,加以安抚。袁崇焕以先斩后奏的方式杀东江总兵毛文龙于双岛,接着上疏请罪。朱由检起初得知毛文龙被杀,感到十分震惊,转而觉得毛文龙已死,不能复生,而对袁崇焕的“五年平辽”仍抱希望,所以非但不加责备,反而“优旨褒答”。
    后金大汗皇太极在西征蒙古途中决定掉头攻打明朝,兵分三路突破大安口等处长城关隘,山海关总兵赵率教战死于遵化,袁崇焕率关宁军从宁远回防蓟州镇,亦堵截失败,后金军兵临北京城下,是为“己巳之变”。袁崇焕率军救援北京,在广渠门外与后金军激战,迫使后金军退却。朱由检在平台召见袁崇焕、满桂、黑云龙等将领及兵部尚书申用懋等,袁崇焕穿着青衣玄帽入宫,强调形势严峻,朱由检“慰谕久之”,袁崇焕又请率兵入城,朱由检不许,赐给他貂裘和银盔甲后结束这次召见。
    与此同时,温体仁已上密疏弹劾袁崇焕通敌,据说皇太极也使用了反间计,让被俘的明朝太监听到汉人将领鲍承先、高鸿中等谈论袁崇焕里通后金之事,然后放回北京。朱由检再次召见袁崇焕及满桂、祖大寿等时,就斥责袁崇焕:“尔擅杀大帅,以至今日。今又不能捍患御侮,则平日恢复之言何在?”命锦衣卫将他逮捕入狱。朱由检派孙承宗安抚东奔的关宁军,并以梁廷栋、满桂分别为文武经略,替代袁崇焕。朱由检命满桂出击永定门外的皇太极大军,反遭重创,满桂阵亡。
    皇太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