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你们来多少,我杀多少(求订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当大虞朝廷褫夺陆景一切官衔,职务时,陆景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
    法天象地本就是需要气运加持的神通。
    对自身气运的感知,变化尤其敏感。
    所以当大虞朝廷吏部正式盖章定性后,陆景就知道张阁老已经动手了。
    他不再是大虞东瀛总督了。
    也不再受到大虞朝廷气运的庇护。
    甚至于,他隐隐受到了大虞朝廷气运的排斥。
    好在大虞百官和皇帝与当今大虞气运貌合神离,他们能实际影响的国家气运不多。
    再加上陆景的「法天象地」所汲取的不是只有大虞朝廷的气运,「法天象地」汲取的气运是这方世界整个的气运。
    所以,罢官削爵对陆景的实际影响没那么大。
    只是在被罢官后,陆景连夜写了一篇《辩罪疏》呈递上去。
    《辩罪疏》主要就说明了几点:
    第一:我陆景对大虞从无二心,天地可鉴,日月可昭。
    第二:我陆景做的这些学问绝对没有任何歪心思,这些学问也都是正经学问。你们害怕是你们心底有鬼。
    第三:当今百官都污蔑我,皇上你要替我做主啊。
    第四:伱要不替我做主,我可就要自己替自己做主了。毕竟君不密则失臣,上位你要想清楚啊。
    第五:你们想要东瀛就拿去,我陆景绝无二话。但想缉拿我那是不行的。我不认为自己有罪。
    嗯,还有一点陆景在《辩罪疏》里没有明说,那就是的——
    东瀛你们想拿去就拿去。
    但大虞派遣的官员能不能到任东瀛,那就得另外说了。
    不然,大虞距离东瀛那么远,途中要是遇上点什么狂涛怒狼啊,深海大妖啊什么的,那可怨不得天,由不得人啊。
    反正东瀛现在才是大虞的摇钱树,陆景不怕跟他们玩阴的。
    而且他既然已经不是东瀛总督了,那接下来东瀛每年的银钱赋税也都不用交了。
    毕竟陆景不是东瀛总督了嘛。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
    然后东瀛的那些产业啊,发明啊,还有跟陆景做生意的那些个番邦之人啊,陆景也会安排人手逐步撤离东瀛。
    等朝廷组建兵马准备东征东瀛的时候,他们就只能得到一个人去楼空的空壳子。
    而类似的准备工作,陆景老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做了。
    毕竟陆景在漠北搞的事情不是一时兴起。
    他是早就有所谋划的。
    如果想要人族昌盛,并且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
    这个旧时代是必须埋葬的。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为当前时代,皇权仍旧不下乡。
    大虞的政令最多只能到布政使司。
    再往下,尤其是州县这种区域。
    大虞朝廷任何政令的实施其实都需要当地乡绅,大族的同意和协助。
    所以很多利民政令最后都会被弄的面目全非。
    最可怕的是,各地州县的民众们往往是盲目的,愚从的,当地乡绅因为平时做善事,开粥棚,一点小恩小惠就会让当地百姓觉得当地乡绅人不错。
    实际上,他们的田地财产早就被各路乡绅不动声色的刮走了。
    可百姓们不懂。
    只觉得是自己命不好。
    然后乡绅们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州县之地的话语权被那群豪绅乡贤牢牢把据。
    所以陆景才会兴建安北学宫,培养学生弟子,让他们替自己去传播自己的学说,让那些百姓们认识到自己的苦难到底来自于谁。
    不然,陆景费劲巴拉弄这个学宫图好玩吗?
    学说中的思想,大地上只能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出去。
    而学宫就是这些学说的发源地。
    这也是大虞朝廷反应如此激烈的原因。
    因为陆景的学说确实触碰到了他们的逆鳞。
    所以他们急了。
    对此,陆景表示不错。
    他们急了,那就说明自己做对了。
    他们越是反对,那就越说明自己做对了。
    陆景对略显着急的上官霁说道:“不着急,他们要来就让他们来。”
    想了想,陆景觉着人家都这么大张旗鼓的来了,不欢迎一下似乎说不过去,于是他就又对上官霁说道:“在安北学宫正门十里外列队欢迎下他们吧。”
    这排场应该够了。
    陆景说完又看向身后的孩子们:“等从中洲来的文道泰斗们到了,你们跟我一起去迎接他们。”
    此话一出,这些生于漠北,长于漠北的孩子们顿时面面相觑。
    紧张……
    害怕……
    反倒是阿日嘎勒显得泰然自若不少。
    倒不是他心性好。
    而是他的心已经死了一半了。
    现在阿日嘎勒满心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