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我一肩担之(求订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已经回过味儿来了。
    这里面本来就有不少人是趁机过来刷声望,攒名声的。本来他们以为这趟过来有这么多文道泰斗跟着,不会有一点风险。
    可这才刚碰面啊!
    天下文人表率的孔府三人就这么死了?
    死无全尸!
    那些投机而来的读书人顿时满心惊颤,就连膝盖都软了。
    而刚被陆景拂开的程风啸见状不由得高声怒喝:“陆景!!你何至于此啊!何至于此!伱当真是要自绝于天下文道吗?”
    “他日你证就法身,莅临天外!你要如何面对夫子圣魂!”
    陆景身躯恢正常大小,面无表情淡然道:“一应因果,我自一肩担之。那三个孔府人我杀的很尽兴,有什么问题尽管让孔府的人来找我,我奉陪到底。”
    经过几十代的更迭,孔府早就不是什么读书人了。
    他们已经变成了纯粹的生意人。
    所以即便那几个孔府高层证就天象,可他们的天象之理却徒有其表。
    要是没有夫子圣魂以及文道气运在里面加持,那三个孔府天象只怕连一半的武道天象都打不过。
    而在陆景前世,那曲阜孔家不仅世修降表,更是在后来,孔府第七十五代孙和宋家长女联手,席卷天下万民财资,随后远遁国外,逍遥自在。
    当真是圣人之孙啊。
    手段又狠又毒。
    虽然这个世界的孔家还没有做那种事情,但孔府兼并的土地,名下的产业也不少。
    打着读书人的幌子尽做生意人的买卖。
    已是国之巨贼。
    只不过因为当下大虞还是九洲之最,所以孔府才一直扎根在这里。
    万一哪一天中洲不再是九洲之最,那孔府就会出现在另外一片至尊之地,对着新主子歌功颂德。
    陆景如数家珍般指控着孔府的种种劣迹,然后轻蔑笑道:“如此毒瘤,就是夫子圣魂亲临,我也能跟他对一对。而这些个国之大贼,夫子圣魂若是见了,只怕会第一时间清理门户。”
    一番慷慨激烈的发言震的在场读书人们个个哑口无言。
    他们当中有的确实是读书读傻了。
    不知道这读书人圈子里的龌龊事情。
    而有些人确确实实是知道这些的,但他们不在乎,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份子。
    甚至就算一生落魄懊悔,也只是懊悔自己没能挤进那个圈子。
    就像孔乙己。
    这种人就是坏。
    至于能追随各家泰斗走到这里的,应该是没几个蠢人了。
    他们都有很强的功利心。
    不然如何能在八股文里做锦绣。
    而陆景!
    偏偏就是要打破这皇权和读书人联手布下的桎梏,让人类气运再度急速攀升。
    如此,他才能成就经天纬地,冠古绝今的“古往今来第一神通”。
    陆景眼神扫过那一个个面色各异的读书人,心底充斥着鄙夷。
    不对。
    他们压根不是读书人。
    他们只是投机者。
    朝廷用四经五书选拔官员,他们就去学四书五经。
    如果朝廷下一届科举选拔看谁大粪掏的好,那他们就会去学掏大粪。
    虽说朝廷政令也起到了巨大的引导作用,但百姓也在其中占据要位。
    正如国难之时,总有英烈之士挺身而出,以自身之血唤醒世人。
    如此才是文人风骨。
    而眼下这些眼看朝廷要治罪陆景,就跟着过来的读书人……在陆景眼中,他们几乎已是死人了。
    但大罪不在他们身上。
    所以陆景还有耐心。
    他要带领这群人去看看那三座部落。
    若有良知返醒者,未尝不能加以教化。
    一拳轰杀两个孔府中人,陆景恢复了之前那谦逊温和的模样。
    他抬手施展神通,周遭元炁顿时沸腾复现,在这四五千人脚下凝出一片白云,随后白云升空而起,带着他们前往那三座部落。
    白云上,程风啸仍对陆景怒目而视。
    这个板板正正,衣衫冠帽一丝不苟,脸上留着两撇花白小胡子的小老头倒是梗的很。
    而且陆景能看的出来,他是真心拥戴他自身所学的。
    这是个读书人。
    同样的,在这一行人中,心学那三位泰斗身上同样有着宁为道理而死的气质。
    比孔府那三人要强多了。
    孔府那三人身上充满了计算的心计,就连衣衫仪容都充满了精心布置的威严。
    而真正的强者,从不需要外在粉饰自己。
    虽然他们也会在相应的场合使用外物,但那更多的是为了给予他人尊重,给予场合尊重。
    不是想孔府中人那样,用以标榜自身尊贵的。
    所以,哪怕程风啸一直怒视自己,但陆景扫过这位理学的小老头儿时,还是会充满礼貌和客气的冲他点点头。
    很快,白云飘过草原。
    来到那三个部落附近。
    陆景在云头上说道:“我们到了。”
    白云下方,被陆景选座试点的三个部落在安北学宫弟子的操刀下,部落内部的权力结构,管理模式,以及文道教化全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因为那些学生对陆景传播的学识理解的不同,三个部落呈现出大同小异的区别。
    很多典故背后往往都有其时代和政治背景,然后网上竟然有人拿《不射之射》大肆分析其中的《至为无为》的道理,就有点搞。
    不过类似的事情在如今也屡见不鲜,被舆论忽悠瘸的人大有人在,我亦是愚者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