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王政君的奋斗史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夫妻合体,以后荣辱以共,变成亲人。
    解缨:新郎解下新娘头上寓意着许婚的红头绳(确定双方婚姻关系的信物,女方订婚后用它束发,成婚时由新郎亲手解下)
    婚后礼
    妇见舅姑:妻子称呼公公为舅,称呼婆婆为姑。第二天早晨,妻子端着枣(早起)、栗(颤栗表示尊重)和腶修(干肉表示振作)在公婆门口等待。
    舅姑醴妇:妻子侍奉公婆进食以表示恭孝,长辈表示关怀,至此新妇正式成为男方家一员。
    后世的婚礼均在这个程序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实事上当时的贵族结婚的程序、内容更加繁琐,相反的是平民的结婚程序相对简化,意思表达到了即可。
    【属于王政君的机遇】
    公元前52年,太子的宠妾司马慧死了,给太子留了一句遗言:我是被你的其他小妾诅咒死的(妾死非天命,乃诸娣妾良人更祝诅杀我。)这可真是有些人死了,还不让其他人活。
    太子是个情种,因为司马慧的一句话,不仅厌恶了其他小妾,更是弄得自己日渐消瘦,整天半死不活病恹恹的。
    既然现有的不喜欢,那就继续选吧,堂堂的一国太子还能缺女人?
    王政君敏锐的意识到,这是自己一生中最大也可能是唯一的一次机会,她不敢有这次不行,下次再试的想法,更不敢寄希望于太子再死个专情的女人,再来一次选美的幻想。
    机遇很重要,把握住机遇更重要!
    经过王皇后主持评判的皇家“家人子”选美大赛通过容貌、才艺、气质、学识等等的比拼,顺利脱颖而出了五位佳丽,王政君赫然位列其中。
    这应该与入宫前王禁对王政君的良好教育是分不开的,容貌是天生的,才艺、学识尤其是气质是需要通过学习慢慢积累和培养的。
    由此看来,多学点知识还是好的,保不齐哪天就派上了大用场。
    太子的专场相亲会在太子不知情的情况下展开了……
    某天,太子来看望王皇后,看见王皇后身后站着五位气质出众的宫女,不由的多看了几眼。
    太子走了以后,王皇后打发长御(皇后身边宫女的管理者)去征求太子的意见,太子压根对五个人没啥印象,碍于王皇后的面子,慢吐吐的说了一句:
    “有一个人还可以。”(此中一人可)
    到底是太子,说话就是有水平,说了跟没说的一样。到底是谁可?高的、矮的还是胖的、瘦的?是五个人其中有一个可以,还是五个人站在中间的那个可以?
    王皇后听到长御汇报的时候也是一脸懵逼。
    “皇后,我知道是谁。”长御插了一句话。
    “那你就负责去办吧!”当夜,王政君就被送进了太子的寝宫。
    太子只不过扫了几眼,长御为什么就敢确定是谁?答案就在王政君这里。
    首先,王政君为了这次被选择的相亲,特意穿了一件绛紫色的裙子,而其他四人统一穿的是宫装,形成了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和“对比效应”。
    其次,当五个人在王皇后身后站立的时候,王政君提前站在了最靠近王皇后的一侧,因为这是太子拜见完王皇后最大概率就坐的地方,形成了“近因效应”,事实证明太子确实距离她最近。
    最后,王政君平时温婉、端庄、聪慧和王皇后的性格差不多,给长御留下了“成见效应”的映像。
    本来是偶然事件,却因为多重细节的叠加变成了必然事件。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幸运女神对王政君的眷顾才刚刚开始!
    说来也奇怪,太子拥有司马慧在内的小妾十数人,多年来都没有生下一个皇子,王政君与太子仅仅春风一度就孕育了龙胎(太子后宫娣妾以十数,御幸久者七八年,莫有子,及王妃一幸而有身。)
    公元前51年,王政君临盆,生下了皇世子。汉宣帝对孙子非常喜爱,亲自赐名刘骜,这就是后来的汉成帝。
    王政君母凭子贵,被封为太子妃。
    幸运女神对王政君的眷顾还在继续!
    公元前49年,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登基,称汉元帝。刘奭册立三岁的皇世子刘骜为太子,立王政君为婕妤(仅次于皇后的称号)。
    三天后,立王政君为皇后。至此,王政君母仪天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王政君的祖父王贺共生王禁、王弘二子。作为王政君的父亲,王禁以女为贵成为第一个受惠人,先被提拔为丞相府少史,后被封为阳平侯,授予“特进”(赐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朝会时位仅次三公)荣衔。
    王老大人对王政君长远的教育投资获得了巨大的回报,封侯的奢望自己没博来,女儿替他挣来了。王禁的弟弟王弘被提拔为长乐宫卫尉,负责护卫长乐宫。
    汉宣帝曾评价太子刘奭:乱我家者,太子也!知子莫若父,事实证明,刘奭确实不适合做皇帝,更适合做一个逍遥的王爷,
    在他眼里,责任不重要、权利不重要、江山也不重要,自己的活的舒坦才是最重要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