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封赏还是处罚?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我们都知道,但凡是人,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越是能力大的人,性格的缺陷有可能越是突出。
    陈汤也不例外,应该是由于从小家庭非常穷的原因,他对钱有种异乎寻常的执着,哪怕做官后生活条件好了,也是逮着机会就搂钱,他把大军缴获的财物据为了己有,这也为他以后的悲惨生活埋下了伏笔。
    咱们熟知的《亮剑》中李云龙性格和陈汤非常相似。对比一下:
    一、善于抓时机。李云龙不请示上级,还瞒着政委赵刚出兵缴获了万家镇皇协军的军马,还对着赵刚一通歪理成功将赵刚拉入了自己的阵营。陈汤不请示直接出兵,一通威胁也将后知后觉的甘延寿捆绑到了一起。
    二、善于敛财。李云龙一贯的作风就是多吃多占,楚云飞给炮营物资抢了。楚云飞叛乱的主力一营,被李云龙搂草打兔子,运回了自己团部。还跑到边区军工厂死皮赖脸的要来了手榴弹。陈汤打败了抢劫乌孙国的康居副王,把牲畜、财务充成了军队的物资,抢劫的郅支单于的财务也全部占有了。
    三、多次起落。李云龙长征的时候纵兵抢粮,从团长变成了伙夫,因为战场抗命,免职成了被服厂厂长开始绣花,后来又被免了独立团团长成了一营营长等等。陈汤因为没去给父亲守孝免了职,打败郅支单于后又因为匡衡弹劾免职,王凤提拔后,又因为敛财受贿多次免职。
    公元前35年,甘延寿、陈汤得胜的消息传到朝廷,皇帝和大臣们都懵了。
    本来就是让你去为西域的混乱局面背锅的,再加上你假传圣旨,到时候该杀头的杀头、该抄家的抄家、该流放的流放,整完收工,我们继续混我们的日子,皆大欢喜。
    哪知这两个家伙不安常理出牌,私自带兵出去旅游一圈回来,还带了点纪念品(郅支单于的脑袋)回来,看来不做做样子奖励一下是不行了。
    怎么奖励?这是个问题。
    对于纪念品,虽然匡衡认为不应该再展览了,可王商等人坚定地认为郅支单于活着的时候不听话,不但不来拜见,还到惹事生非。
    现在死了就由不得他了,不说来个全国巡演,至少也要把脑袋挂在长安的旗杆上十天,让他亲眼看看大汉京城的风景,感受感受京城的繁荣,顺带着敲打一下其他的属国使节,让他们知道得罪大汉的下场。
    死了的人处理完了,活着的人怎么办?是封赏还是下大狱?
    对于奖赏甘延寿、陈汤,奭皇帝内心是愿意的,他虽然软弱,但不无知,知道这是盖世奇功,毕竟无论下属干出多大的成绩,都是在他这个老板的英明领导下,也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事儿。
    封赏了他们,显得自己知人善任,奖罚分明,更显示出了自己的英明领导。
    但石显、匡衡不这样认为,他俩觉得郅支单于跑到了西域,已经不是什么单于了,说他是流寇都有点高看了他,既然是流寇,那甘延寿和陈汤就是剿了一伙土匪,杀了个山大王。
    剿匪这个工作本来就是他俩的职责所在,维护一方治安嘛,能有多大的功劳。
    更何况这两个家伙不请示朝廷,假传圣旨擅自调动军队,这么大的罪,不杀头就已经偷着乐了。
    要是再封赏,体统何在?规矩何在?脸面何在?
    以后要是官员都跟着他俩学,想干就干,没一点规矩,那国家还怎么治理?这个头可不能开。
    总结起来就是,能力是有的、尽职是有的、错误也是有的、功劳是没有的。
    鉴于这两人的反对,本来要大肆封赏的奭皇帝改变了主意,毕竟事情已经干完了,不用再顾虑甘延寿、陈汤的感受了,雷霆雨露皆是天恩,给多少都是我这个老板说了算,你们要是不乐意,也无所谓。
    最后两人勉强封了侯,各自得了一个安慰奖,授予了一个校尉的职位完事。
    石显和匡衡反对是有原因的。
    石显是个时刻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人,秉持的原则就是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干了多大的事,只要得罪我,我就找机会整死你,即使整不死也不会让你好过,他反对二人封赏的原因是曾经想把自己的姐姐嫁给甘延寿,被甘延寿给拒绝了,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寻机报复,而陈汤纯粹是殃及了池鱼。
    匡衡反对的原因就多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两个字—权利。按理说,他和陈汤都是寒门出门,从小都是恨不得一个馒头吃八天的人,更应该同病相怜。
    可匡衡奉行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的原则。自己刚刚接任之丞相的位置不久,面对满堂的世家公卿,地位岌岌可危,急需石显的支持,必然要和石显保持一致,后来的从政生涯中也是一只在依附石显,结党营私,对于石显盘剥百姓、加重赋税徭役的行为,匡衡也权当看不见,甚至还谄媚夸赞石显是“本朝第一能臣”。
    陈汤既有能力,又学识渊博,写得一手好文章,跟自己擅长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