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上蹿下跳的傅老太太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董宏的奏书洋洋洒洒,博古论今举例子的写了一大堆,刘总裁云里雾里的听了半天,总算听懂了背后的意思。
    董宏建议给刘总裁的父母上尊号,追授一个皇帝、皇后之类的称号。
    刘总裁当然非常愿意,给自己父母脸上贴金的事情,又不用花钱,拿国家的权利给自己办事,哪有不乐意的道理。
    他是乐意了,可有人不乐意,而且屁股还没有坐稳皇位的他,乐意的实际作用也不大。
    王莽联合左将军师丹一起杀鸡儆猴,开始收拾董宏这个投机者。
    大家的意思很明显,尊号不是乱封的,更不是想封就能封,学艺不精就不要乱显摆,哪凉快哪呆着去,你算老几?
    刘总裁还想据理力争,可看着朝臣摩拳擦掌的样子,最终败下阵来,无奈的宣布暂时搁置这项提议。
    刘总裁与王氏外戚为主的朝臣的第一次交锋以失败告终。
    作为始作俑者的董宏自然没啥好下场。
    于是,董宏就变成了老百姓。
    在翟方进自杀后又重新启用为尚书的陈咸看到王莽担任辅政大臣,反正来来回回这么多次,都没自己啥事,干脆辞官不做,回家整理律令,读书学习去了。
    这次陈咸辞职是真的心灰意冷了,蹉跎半生,五起五落,看透了朝廷上的尔虞我诈,他只想余生读读书、写写字,一杯清茶了残生,最后得以善终。
    明白事情还是要慢慢来的刘总裁还没说话,可傅老太太不干了。
    现在是自己的孙子当家做主,还不是想吃甜的吃甜的,想吃咸的吃咸的。
    傅老太太找到刘总裁死活要给她分一个尊号,撒泼打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无奈的刘总裁禀告王政君同意后,尊定陶恭王刘康为“恭皇”,傅老太太为“恭皇太后”,生母丁姬为“恭皇后”,分别设置左右詹事,封赏食邑按照皇太后、皇后的待遇执行,父亲为“崇祖侯”,恭皇后的父亲为“褒德侯”。
    傅老太太还是不满意,原因就出在这个“恭”字上。
    在我们看来,不就一个字嘛,多一个少一个有什么关系,反正都是追封为皇帝,只要尊号是皇帝皇后就行了。
    事实上这个大有讲究,加了这个“恭”字,就表明他们不是正统皇族一脉出身,虽然你孙子现在是皇帝,可你们不是皇族,就是一个诸侯王。
    你孙子是你孙子,你们是你们,这是两码事。
    不过,这次傅老太太虽然不满意,也没有再闹。
    原因是,一方面她还远在诸侯国,不在京城,闹起来距离上不占优势。另外一个是她还有七大姑八大姨要通过闹的方式去解决。
    王莽等人坚决反对,是因为涉及了正统这个关键问题。
    事实上刘总裁当了这个皇帝,就已经把亲爹弄没了,他被过继给了刘老板,是以刘老板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亲爹这时候就是一个亲戚,要是关系不好,连路人甲都算不上。
    亲爹都没了,亲爹的亲戚更是靠边站。
    王莽这些人就是要坚决维护刘总裁刘老板儿子的身份,只有这样,王家就是当仁不让的正统外戚,理所当然的行使辅政的权利。
    丢失了这个身份,让刘总裁找到了亲爹,那辅政的外戚就要换人了。
    既然给了尊号,那就要给傅老太太安排一个住的地方,当时王政君住在长乐宫,而傅老太太住在定陶国的官邸。
    王莽的秉持一贯作风,让老太太回她原来的家,定陶国。
    丞相孔光知道傅老太太的德行,担心住的地方距离刘总裁太近,干扰朝政,提议新修建行宫。
    大司空何武说新修建宫殿太浪费,不如住在闲置的北宫,刘总裁同意了何武的意见。
    王莽这个生气啊,何武这家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明明知道傅老太太对刘总裁影响很大,北宫和刘总裁的未央宫之间有一条通道,现在住在那里,要是不干政,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
    果然不出王莽所料,要是浪费了这么好的地理位置,她就不是傅老太太了。
    傅老太太颤颤巍巍不厌其烦的早晚都跑去刘总裁的那里闹腾,不达到七大姑八大姨封侯的目的誓不罢休。
    在老太太不断纠缠下,傅家外戚势力快速崛起,分别封了子侄傅喜大司马,封为高武侯;傅晏大司马,封为孔乡侯;傅商封为汝昌侯;傅老太太同母异父弟弟的儿子郑业为阳信侯。
    郑氏、傅氏家族中一共有六人封侯,两人任大司马,六人做到九卿、俸禄二千石,还有十几个人做了侍中一类的官职,一时间朝堂上大量充斥着傅家子弟。
    王氏外戚的势力大受打击,王政君对朝政的影响也不断减弱,搞不明白刘总裁内心真实想法的王氏外戚惴惴不安,想了个办法试探刘总裁的意思。
    接连斗争失利的王莽,在王政君的授意下,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上书向刘总裁辞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