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劝阻无用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637章劝阻无用
    吴惟英的话说到了崇祯皇帝心里,当得知朱慎锥起兵叛乱时,崇祯皇帝大惊之余只是恼怒,可当看了那篇檄文后,崇祯皇帝已恨不得把朱慎锥抽筋剥皮了。
    堂堂大明天子,居然被一个小小宗室骂成这样,更让人愤怒的是朱慎锥居然还在檄文中直言清君侧、靖国难这句话。要知道当年朱棣就是靖难得的皇位,崇祯皇帝作为永乐一脉,最容不得别人说他们一脉得位不正了,可现在朱慎锥打出了和当年朱棣一样的靖国难旗号,等于直接按着他的脑袋在地上摩擦,其中的羞辱程度让他差一点把肺气炸。
    现在的崇祯皇帝唯一的念头就是抓住朱慎锥,好好看看此人究竟是如何狂徒,然后再千刀万剐才解心头之恨。
    在这种情况下,执掌京营的吴惟英和李国桢主动请缨,这让崇祯皇帝很是欣慰。看了一眼没怎么说话的首辅、阁臣等,崇祯皇帝觉得还是勋贵体贴啊,毕竟是与国同休的侯伯,到关键时刻能给自己排忧解难的也只有他们了。
    “好!”崇祯皇帝大声道:“恭顺侯吴惟英!襄城伯李国桢!”
    “臣在!”
    “朕命尔等出战,领京营击溃叛军,捉拿贼子朱慎锥!”
    “臣遵命!臣必将朱慎锥活捉来,任凭陛下处置……。”吴惟英和李国桢异口同声道,两人神色飞扬,一副底气十足的模样。
    “不可!”此时,阁臣范复粹连忙劝阻,说道:“陛下,如今敌情不明,臣以为不可轻举妄动,当以严守京师,下诏令九边来援,等外军抵京后再同贼战更为稳妥……。”
    “范大人此言可是看不起我京营将士?”不等范复粹的话说完,吴惟英忍不住就开口打断,脸色极为难看:“宗室朱慎锥造反,侥幸占了保定,兵逼京师,京师有京营二十万,却要求助外军?这岂非是笑话?何况朱慎锥名不经传,其部充其量只是些流民、土匪、地痞罢了,最多再有一些游侠儿,又能成什么事?”
    “这又不是建奴来犯,区区乱贼何足挂齿?如避敌不战,我大明脸面何在?陛下威严何在?陛下!臣愿立军令状,领京营出征,定然生擒贼子朱慎锥!”
    “陛下,臣也愿领军令状!”吴惟英话音刚落,李国桢也连忙如此说道,他同时还不屑一顾看了眼范复粹,直接出言讽刺范复粹太过小心,不过区区乱臣贼子哪用得着调动边军?难道他们的京营就是吃素的?
    不用边军来,凭着京营他就有把握拿下朱慎锥,在他看来朱慎锥无非就是一个落魄宗室,狂妄之人罢了。居然大言不惭带着一群乌合之众要清君侧、靖国难?实在是可笑之极。
    朱慎锥拿下保定虽让人意外,可在他看来保定丢失肯定是非战之罪,要知道保定不仅有杨文岳,还有曹鸣雷呢,光手上的兵力就有四五千人,就算不敌至少也能及时递出消息来,怎么可能半点风声都没就丢了呢?
    李国桢对崇祯皇帝说,他觉得保定丢失无非两个可能,第一个可能就是朱慎锥偷袭所至,也许是朱慎锥以宗室的身份麻痹了杨文岳和曹鸣雷,突然发动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这才使得保定落入贼手。
    至于第二个可能就是杨文岳和曹鸣雷投敌,或者说他们和朱慎锥根本就是一伙的,早就商议好了等朱慎锥一到保定就献城投降,以共谋大事,图富贵。
    但这个可能很小,毕竟从杨文岳和曹鸣雷两人的情况来看,他们在没丝毫把握情况下去投靠一个造反的宗室,实在有些无法理解。而且这两人和山西那边都没什么关联,尤其是杨文岳此人是正牌子进士出身,其官声着实不错,对朝廷忠心耿耿又有能力,要不然崇祯皇帝也不会让他担任保定总督。
    所以李国桢认为前者的可能性最大,保定丢失完全就是一个意外,朱慎锥手上根本没什么能打的军队,充其量就一群乌合之众罢了。现在拿下保定,这么短的时间内朱慎锥也不可能彻底收复保定的明军为其所用,而且考虑到驻守保定,朱慎锥还要分出一部分兵力摆在保定,那么他手中的兵力就更少了。
    如果现在只是严守,等待九边援军抵达再战,这其中起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这半个月能做不少事,如果不快速击溃朱慎锥,夺回保定的话,说不定保定的明军就能被朱慎锥收编,到时候就成了朱慎锥手中的力量了。
    此消彼长,不仅让大明威严大跌,更让崇祯皇帝丢了脸面,而且之后再剿灭朱慎锥部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更要命的是,这件事必须极快解决,千万拖延不得,假如消息传到大明四面八方,不仅地方震动,更会引得各地已缓和了的流寇叛乱再次发生,更不利于大明统治。
    由此可见,以京营为主力立即出兵,给朱慎锥迎头痛击是最好的选择,只要击溃叛军,拿下朱慎锥,这场闹剧就算平息了,拖的时间越久越麻烦。
    李国桢这人本就能言善辩,平日更深得崇祯皇帝信任,不久前崇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