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先苦不一定后甜,先甜是真的甜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叹,《滕王阁》的结构设计和独抒性灵,也是难得的巧妙。
    学不来日出东方的才华横溢,但可以学一下他的精妙文思。
    中学生写作文,完全可以拿《滕王阁》当标准参照,看作者是怎么设计结构的,怎么借景抒情的,怎么独抒性灵的。
    文章的第一部分,基本属于写景。先写高朋满座、胜友如云,简单说就是把当时之人全给夸了一遍;再写滕王阁的美景,于是有了千古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怎么美?这一句就足够了。
    别人都是美景壮美文,而这篇文章则是美文壮美景。
    老岑目光闪烁,日出东方好像也渴望投笔从戎、渴望施展抱负、渴望乘长风破万里浪,却无奈“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才华横溢而抑郁不得志之人,比比皆是,即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不过日出东方很豁达: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前面是状景,后面是抒情,要是直接状完景就去抒情,那就真心没水平了。
    不是辞藻不够精美,而是才思不够精妙。
    这也是一般人常犯的错误,借景抒情,然后写完景就玩抒情。
    在这之间,必须先架起一座桥梁,把写的景和抒的情连接起来。
    《滕王阁》的桥梁是第二部分,关键的一句话: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天高地迥、宇宙无穷,而人又是多么的渺小。
    一曲悲歌总要响起,一声叹息总要留情,于是兴尽悲来。
    然后,然后日出东方再过渡到最后一个部分去独抒性灵。
    这种写法才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文章就是文学的形式主义,非但字词上是如此,即便是文章结构上也是如此。
    好文章总是好得殊途同归,而烂文章总是烂得千奇百怪。
    《滕王阁》绝对是上乘佳作,老岑一路品味研读下来。
    但看到“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后面没有了,他愣了一下。
    怎么没了?
    虽然不懂很多典故,但老岑知道,那是因为自己书读得少。
    回去研究一下后,至少能懂一小半吧。
    实在还不懂,可以偷偷摸摸去请教别人。
    不能跟柳海东或白振华这些人请教,怕被笑话,甚至也要背着他们去找人请教。
    日出东方牛逼!
    说什么文章当质朴,玩不了文学的形式美才去要什么质朴。
    更别说什么于济世无用,文学不全是拿来当饭吃的,《滕王阁》本来就是要独抒性灵而没想着言以载道。
    小客厅里。
    关上卧室的门后,万倩茜以手扶额。
    半响,她走到沙发那边坐下来,消化刚才看到的一幕。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