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一团乱麻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同,在原历史史学的评论中,有很大的一部分的观认为:造成五胡乱华的根源在于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九十多年、乃至近百年的中原分裂局面,使中原的缺乏对边荒蛮夷势力的打压和征讨、任其自然坐大所促成的。
    但回想一下,三国时期雄才大略的一代枭雄曹操并没一刻停止过对一再起刺儿的乌桓和匈奴的征伐;不仅自己亲征,甚至还派自己的儿子曹彰专责伐夷之责。曹操对西羌也曾多方的压制,只是由于当时的交通条件所限,曹操对大漠深处的鲜卑才有些放任自流。就是江东的孙权和西蜀的刘备,也同样对南疆的山越和云、贵的各族在不停的进行打压。孙权不仅把海南收归版图,而且还占据了现在的越南的很大一部分;西蜀的诸葛亮更是为了安定后方而亲征南中。就是现在已经到了的西晋末年,南疆的各个夷族也仍然比较消停的很少起刺儿。
    但西晋自武帝司马炎死后,才真正应了那句话:烂木由心儿烂起;人自辱方被辱之。摩肩接踵的晋庭‘八王之乱’,彻底的打乱了几千年的帝制构架,使中华帝国的帝王等同了虚设,必然也就造成了朝廷对天下的掌控完全处于了无序的状态。各地大吏各自为政的同时,还沾沾自喜的引外虏为强援借以排斥异己。加之地方官吏只知奢侈腐化、贪赃枉法、横征暴敛的天灾**不断,使百姓在死亡的生命线上挣扎;必然也就造成了流民四起、盗贼横行的不堪局面。初成气候的王弥、石勒、李雄等,以及开始的汲桑、公师蕃、刘灵、李特、李流、李痒等之流,均是以造反起家的。
    前文曾提到晋庭的‘八王之乱’能像‘春秋五霸’一样能弄出两个版本,这里就补叙一下,正版(晋书载)祸乱晋庭的八王:司马懿的庶子汝南王司马亮,司马炎的庶子楚王司马玮,司马懿的庶子赵王司马伦,司马攸(司马炎唯一的嫡亲弟弟)的嫡子齐王司马冏,司马炎的庶子长沙王司马乂,司马炎的庶子成都王司马颖,安平王司马孚(司马懿的从子)的孙子河间王司马顒,高密王司马泰(司马懿的从子)的嫡子东海王司马越。另一种版本的则是要加上司马懿的另两个孙子淮南王司马允和梁王司马肜,剔除司马亮和司马玮;反正毫无例外的都是司马氏的这些狼性十足的崽子!
    虽然西晋实际上开国的司马懿两个嫡出的出类拔萃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中,司马昭仅有司马炎和司马攸两个儿子,而且司马师还没有后代。但司马懿不仅自己有多名庶子,其老爹司马防也有八子之多,司马懿乃是司马防的二子。所以,司马家族的上一代也并不缺乏子嗣,司马懿的从子(侄子)几乎也是车载斗量,分封在天下各地的亲王、郡王也难以计数。故而,我现在对天下还有多少司马家族的亲王、郡王,及其具体的出身也弄不太清楚。江东的琅琊王司马睿,则是司马懿的庶子司马觐的儿子;司马觐死后,十五岁的司马睿就继任了琅琊王。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