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边境烽火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
    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
    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
    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
    白骨乱蓬蒿。
    自古以来,草原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的征战,已经绵延上千年。
    这从来都不是民族之间的矛盾,这是两种文明之间为了生存而展开的争斗。
    在大夏国北部边疆的朔方郡,义县北面的群山中,有一个美丽的村庄。
    这个村庄里的村民,是原来更北面边境的边民。不堪草原马贼的骚扰,几十年前集体搬迁到了现在这个,背靠险峻的山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
    他们建起了一个新的村子,取名青木村。
    村民们居住于此已经有好几代了,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忘记他们是被草原人赶到这里来的。
    他们依托村子两边的陡峭的山崖建起了厚厚的寨墙,在山上还建起了高高的烽火台,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有人在高台上执勤放哨!
    他们向往平静而安详的生活,但是……
    月满如轮,秋风萧瑟,正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结束了欢庆的人们早早的进入了梦乡。
    突然,宁静被一阵大地的颤抖破坏,村里狗不停的狂吠。一群北狄斥候骑兵从黑夜中窜了出来。
    他们趁着夜色,直扑这个小山村。寨墙上警戒的民兵发现了远处奔来的骑兵,一边点燃烽火,一边敲响警锣,吹起警哨。
    报警的狼烟直冲云霄,凄厉的警哨声划破了长夜。
    村民们从梦中惊醒,平时的训练排上了用场。所有的青壮们都迅速拿起武器,冲出家门,依托寨墙准备进行抵抗。
    村里的老人、女人和孩子则集合在后方,为寨墙上的村民们搬运箭矢和石块。
    每当北狄骑兵冲到寨墙下时,这些箭和石头就会砸向他们,迫使他们退去。
    战斗异常激烈,北狄骑兵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精于骑射的好手。
    他们像草原的狼一样嗷嗷的叫着,在离寨墙五六十步的地方弯弓搭箭,借助惯性,一支支锋利的利箭划出狠毒的抛物线越过寨墙,射向身无片甲的村民。
    老人和母亲就是不惜用他们单薄的身体,也要护住被惊吓乱跑的孩子们。
    鲜红的献血染红了他们身下的大地。他们不甘地怒吼:“不要管我们!杀敌啊!”
    年仅五岁的李辰躲在寨墙下的藏兵洞里,目睹着这一切。村里的呐喊充斥着他的耳膜,他的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
    他紧握着小拳头,他的眼中没有惧怕!他的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他的父亲李沐,曾经在朔方军中服役,做过百夫长,作为村里唯一曾经的军官,他被村民推选为村长。
    作为村里的领导者,李沐利用自己的经验指挥着村民们进行有序的抵抗。
    当李沐发现寨门即将破裂时,知道战斗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了。
    为了让老人妇女和孩子向村后的山里撤退,跑的越远越好争取时间,李沐将所有的青壮,按照平时的训练队形被集中起来。
    在李沐的指挥下,手持简陋盾牌,只有短武器如砍柴刀、镰刀的村民站在在队伍的最前列。
    有长枪、柴叉、割草镰刀等长柄武器的人被放在第二排。
    长枪和柴叉从前排的身侧斜着向上杵在地上,用以阻滞敌人骑兵的冲锋。
    割草镰刀从人们的身侧向下伸出准备去勾割敌人的马腿。
    最后把会使用弓箭的猎户安排在寨墙上,张弓搭箭对着寨门的方向。
    李沐自己右手提着一把环首长刀,左手挽着一面蒙皮木盾站在第一排的正中间,眼睛紧紧盯着即将破碎的寨门。
    看到大门渐渐碎裂,有的村民已经开始手脚发抖,李沐大吼道:“老少爷们!到这时候了,怕也没用了!我们的老婆孩子在我们的后面!我们多顶一刻,他们就会安全一分!我们不能让我们的老弱妇孺落在这群畜生的手里!成为他们的奴隶,成为他们的玩物!我们能让这一切发生吗?能吗?”
    村民们大声吼道:“不能!”
    李沐再次大吼道:“杀敌!杀!”
    村民们嘶吼着回应:“杀!杀!杀!”
    虽然他们的腿因为紧张还在颤抖,但是他们却把手里的武器攥得紧紧的。
    北狄斥候骑兵的攻击越来越猛,骑兵用他们携带的流星锤、狼牙棒狠狠地砸向寨门。
    寨门在他们的冲击下渐渐裂开,终于在咵喳喳的碎裂声中倒了下去。那些北狄骑兵催马冲进了青木村。
    当北狄骑兵冲破寨门的一刻,村民们在李沐的带领下堵住了破碎的寨门。
    面对着数倍于他的敌人。他们的脸上没有恐惧,他们的腿也不再颤抖,他们的目光中只有坚定和决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