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潜伏山东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与东北朝鲜方向的潜伏相比,在山东方向的潜伏行动,规模更大!一共七八十支小分队,足足五十多支全部部署于山东。只不过,模式不大一样,这些小分队并不直接投入清军。
    春节前,红旗军少尉张吽回到了老家山东荣城。
    敲开家门,其母惊喜的看到离家七年多的儿子就站在面前,顿时欣喜而泪流。
    张吽,原名张大牛。因兄弟姊妹众多,父母难以支持家庭生计,故此和妹妹张慧一起签了合同去红旗军读书做了学兵。红旗军这里读小学,要求男女一比一,他不带妹妹就不大可能上学读书。说清人思想保守,那是掌握话语权的士绅阶层,穷苦人家为了吃饱饭,卖女孩的比比皆是,更何况是违反礼教的送女孩读书。
    七年多过去,张大牛已经是红旗营的一名少尉。妹妹张慧也已经是红旗军的一个护士。
    根据红旗军的制度,两人都是在小学毕业之后,开始拿到军饷的。从每月四元到当前张哞的月饷二十元,张慧此时也能拿到十元的月饷,兄妹两个的薪饷对这个家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说是让这个穷苦的家庭翻天覆地。
    在北方穷苦的农村,一个家庭能一年收入两三百块银元,比一个地主都不差!有榜样,因此红旗军招收学兵真不难,哪怕是招生条件刁钻,竟然招一男生还必须配一个女生!
    事实上,由于吸引力的增大,这几年来,红旗军招收学兵的素质其实越来越高,很多已经读过几年书的农家甚至小地主家的子弟也很踊跃。最初,红旗军招收个监生学历的学兵都如同捡到了宝,现在正儿八经的秀才全军足足几十个!
    而且在解决了信任之后,红旗军招学兵几乎不用宣传。比如张哞,他另外的五个弟弟妹妹,现在有四个都在红旗小学读书,只有最小的弟弟在家。
    张家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张哞时隔数年回家,几乎认不出眼前的院落就是他当年的家。
    母亲开门,惊喜半日,这才看到张吽后面还有好几个青年。张吽一一介绍,其中宣抚官程荣被着重介绍。
    程荣可是宣抚官,语言能力一等一的,但此时见到张母也紧张的面红耳赤。
    不过程荣还是很招人喜欢的,一笑露出八颗整齐的白牙,看上去就让人舒服。
    话说,红旗军宣抚官有一项特别优待!那就是牙齿整形!
    宣抚官是做思想工作的,是与人打交道的,一副好容貌更容易获得信任!
    另一方面,宣抚官几乎个个都是狠人,骨子里的狠人。
    三分钟之后,在众人的哄笑中,张母赶忙把“姑爷”领到了正房坐下,很是一番热情的招待。
    话说,程荣是广西人,之所以担任了这个荣城小分队的宣抚官,就与此有关;他和张慧两人情投意合,这次拜见张母,两家会定下婚事。
    张吽乃是荣城小分队的队长,其下十人,除了程荣,全都是荣城本地人。普通的步兵小分队只有五人,而他这个小分队因为是重点,故此拥有十人加一个宣抚官。
    这次张哞回乡,名义上就是妹夫上门,办喜事。其妹张慧,年前已经回到了山东,现在红旗大车厂做医护。一个月之后,张家张灯结彩,办了婚事。注意,这不算是倒插门。未来回到广西,程荣还是要再办一次婚礼的。
    小分队自然有正常工作,程荣的婚事不过是其中的花絮。十一个红旗营官兵,在胶东半岛的乡下,算是见过世面的,因此回乡之后,很快的周围就积聚起了村子里不少的青少年。于是按照这个时代的传统起了几个拳社,一起练武(主要是刺刀术),当然也会一起聊聊这么多年的海外见闻。
    宣抚官程荣担起了本职工作,利用晚上农闲,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始引导,宣传。红旗军宣抚系统,经过精心琢磨的一百个故事讲完,青壮们听完,思想就有了,凝聚力就有了,团队初步形成!这一百个故事只是基础,全套的思想教材有多达八百个故事,这种宣传教育方式非常适合这个时代的教育水平。至于更深刻的理论,得等下一阶段的教育了。
    在山东民间,大刀会,长枪会等民间帮会组织极多,张哞程荣小分队的行为某种意义上乃是和这些帮会争地盘,因此也不免有江湖冲突。不过至少荣城这里的冲突解决方式非常的“江湖”,那就是比武艺!要知道,张哞团队中,最低军衔也是准尉或者中士,当兵不低于四年。红旗军官兵每天的军事训练可不是闹着玩的。哪怕程荣是宣抚官,也少不了一天一个五公里的基础体能训练!其他的官兵,可想而知。
    尤其是红旗军中的中士,那可是个个儿绝对的有一手单兵技能的“绝学”的。这两年,红旗军陆军仅仅扩军了一千五百,不少老兵都被淘汰。被淘汰的老兵一般的来说,都有三个方面的缺点:其一,年龄大,失去了锐气。其二,技战术水平有限。其三,缺少领导能力。能在红旗军中拿到中士的军饷,那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