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参谋长的职责,首先是要整理所有的情报信息,这需要时间和精力。
然后参谋长还要为军事主官提供资料并提出建议。这也是需要能力更需要时间和精力的。
最后,在经军事主官同意之后,参谋长可以向下面的单位布置具体的战斗任务。
打一场战斗,一个团长做决定可以,但具体的执行,没有参谋长对细节的策划,细分主官的命令,结果很可能就是一团糟。尤其是遇到战场突发情况,团长可以直接下达命令,但部队的执行细节,靠的是参谋长拾缺补遗!
简单的来说,战前的策划,战斗进行中的执行,战斗结束后的收尾,以及战斗经验教训的总结,都离不开参谋长。否则,累死团长,也难以面面俱到。
而且,参谋长可以(有权)提示一些团长都意识不到有些错漏。有些错漏,是战争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取舍,但有些错漏会造成对自身的严重甚至致命的伤害。
近现代的军队组织严密复杂,类似清军那种一个将领没有参谋团队直接指挥几个营作战,在李林杨看来和开玩笑都差不多!
那么,李林杨为什么让资历更老,经验也更丰富的周润奇做参谋长,而不是团长。其中的原因并不在于这个团的成立祝之三出了力。而是因为祝之三在撤军的过程中表现出来了强大的决断能力和坚强的意志。一个军事主官,这两种能力至关重要。而,祝之三对部队内部关系的处理,与同僚处理关系的“天份”,颇具大将风度!
而且祝之三带回来了小两千伤员和老弱,更是深得李林杨的欣赏!
再者,祝之三在撤军途中的表现,别看没打什么仗,却完全可以称之为“精彩”!要知道,他收拢的军队,大部分都是淮军!
李鸿章以血缘,地域,师生,银子经营出来的淮军!
虽然是在兵败的情况下,想收服淮军,仍然是不容易的!而祝之三做到了!
总而言之,祝之三这个年轻的团长,非常受李林杨的重视,小本本上已经记下了祝之三的名字!
当前来看,祝之三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军官。但是,李林杨对他的期望更高!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其实这句话可以用爱迪生的一句名言来侧面说明: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用岳飞的话来说,那就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虽然好像不很贴切,但纵观历史,名将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有点玄幻。
祝之三能带领部队撤回来,就是玄幻!有运气的成分,但运气也是实力!
一直以来,李林杨都想方设法的挖掘人才。
目前红旗军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只有总参谋长周刚吉。除此之外也就是辎重营营长张凤伍和海军大舰队司令黄汉生了。
不过,好苗子现在“屈指可数”。
屈指可数,嗯,就是这个词,当下包括祝之三在内正好五个好苗子,未来在红旗军中,这五人被称为五大将种!陈振也是其中之一。目前尚没有什么名气的吴佩孚也是其中之一。
红旗军补充了一两百骨干,非常及时。
大军兵败,清军一片混乱,当盛京将军裕禄来收拢部队时,轻步兵八团已经是牢不可破的一个团体了。
大战当前,军心不振之时,盛京将军裕禄当务之急乃是笼络人心。哪里还管得了祝之三是不是出身名门,有后台靠山什么的。某种意义上,对他来说,祝之三没有靠山更好!
而且盛京将军裕禄也没有什么好的手段分化这支部队!
其实是不敢!
在几次试探之后,裕禄暂时熄了剥夺祝之三兵权的念头。
要知道轻八团还带回来了两千老弱和伤兵。这一壮举,虽然不能为大清朝做多少贡献(满清高级将领何曾把小兵的性命放在心上)。可是鸭绿江防线上几万大军都看在眼里,小兵们虽然没有地位,但对于祝之三这样的“将领”充满好感。
如果处置不当,引发兵变,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祝之三已经打响了自己的名号!(有宣抚官宣抚员的宣传加成)
为了维护军心,朝鲜兵败的局势下裕禄也不敢胡作非为的。
再一个,虽然祝之三顶着一个奉军的名号,但是,这么一支军队,哪怕是败兵,也不是没有势力拉拢的!他如果不热情笼络,祝之三拍拍屁股就能转投他人,比如四川提督宋庆,比如李鸿章!
尤其是李鸿章,在淮军精锐大败的情况下,是急切的需要重建军力战力的!
有竞争!
因此裕禄只能是增发粮饷,补充武器弹药来笼络部队。几乎是按照轻八团报上来的单子采购的军火,没有打折!
李氏步枪,手榴弹,以及克虏伯行营炮,全火器装备!这是清军中,第一等精锐才能享受的装备标准!
在要求得到满足之后,轻八团才被撤往奉天,转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