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过给店里配电视的,三楼的电器专柜,电视都是不打开的,只有试机的时候才能看一看,同志,你确定吗?”
都不用秋桂婶说,跟着周渔来的小青年们已经自己说了:“我们就是梅树村的,我们今天就是来买电视的,要八台呢!”
啥?
碰到梅树村的人了!
这个村最近可是风头正强,人人都知道他们村出了个厉害人,不但自己会养蘑菇会开门市部,还把村里带了起来,听说他们家家都有蘑菇棚,不过短短小半年,已经脱贫了。
所以,梅树村的青年现在可是相亲市场的上的香饽饽。
只是梅树村也奇怪,原先天天追着媒人求说媒,如今媒人跑断腿,人家却是一概拒绝,大家都觉得他们这是突然富了,飘了!
没想到今天碰见了,还要一口气买八台电视,这太符合大家对梅树村乍富的印象了。
有人试探他们是不是吹牛:“那我们跟你去?”
这当然可以!
于是,本身不少在一楼逛街的人,都跟着周渔他们往三楼走去,而且队伍还有越来越长的趋势??东西都在那儿呢,随时都可以逛,这一口气买八台电视,可第一次见,谁不想看个热闹。
等着到了三楼电器专柜那儿,已经是乌压压一片人,还有人喊:“售货员在哪里,有人要买八台电视!”
售货员都惊了??她今天特别闲,电视机这种的家电,凑够了钱,找到了票,那真是恨不得当场就抱回家,能买早买了。
所以,这会儿大家也就是看看电视机长啥样,到了年根买电视的,一年也没一两个。
可她听见什么?有人要八台?!这怎么可能?
她立刻看向了这群人,人可真多,足有七八十名,将柜台堵得严严实实,她只能喊一声:“是谁要?”
秋桂婶嫌弃周渔人瘦,目标不明显,宽大的身板挤了挤,举起了胳膊:“这儿,我们,要八台!”
售货员这才找到了正主,秋桂婶已经问了:“这电视怎么有大有小,有便宜的有贵的,有啥区别?”
售货员根本没回答她,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有票吗?先给我看看!”
对啊,这年头电视贵,所以票不算紧缺,但要凑够八张,也不容易。
旁边的人立时都把目光聚集在了他们身上,周渔就把莫大海给她的票拿了出来,售货员看了一眼,发现的确是电视票,而且一张不少,这才介绍:
“我们这里有黑白的,彩色的,黑白的12寸14寸16寸都有,彩色的有16寸和18寸。”
秋桂婶就问:“都多少钱!?”
“黑白的12寸的440,14的530,16的620。彩色的16寸的960,18寸的1120。你们要哪个?”
饶是知道电视挺贵,大家都忍不住吸气,别说彩色的,就是黑白的最便宜的那个,也得一个工人不吃不喝一年工资。
而他们居然要将这么贵的电视,放到门市部,他们都觉得这不是浪费吗!
秋桂婶也有点心疼,你说那生意都这么好了,人多的都挤不动,放了电视不更挤了,有啥用。
不过她知道,周渔比她懂得多,她就没劝,只想省点钱:“要不咱要黑白的吧,要14的,不大不小,正好!”
周渔却不这么想,黑白的的确是便宜,但既然要造成轰动效应,要让大家记住门市部,为什么不做到别人取代不了呢。
她做的这么好,跟风是肯定的,可能几个月后就会出现,她买个黑白电视,人家用她的营销方法,买个彩电,一下子就能把她盖住!那不得气死!
可她买个彩电,这个门槛可高了,就算对方咬牙买了,也不比他们多什么,等于无形拉高了成本,是个人都要掂量掂量。
更何况,这个年代可是没有大新闻的,任何一点新闻都可以让大家津津有味地讨论很久,记忆很多年,她要做的就是让大家深刻,成为梅树村门市部的品牌故事,成为日后他们回忆的锚点。
周渔直接说:“彩电有几台?”
谁也想不到,要的又这么多,居然还要选彩电!
一时间,不少窃窃私语声:“八台彩电多贵啊”
“他们挣了多少钱啊?不说门市部东西便宜吗?”
“可他们要是放彩电,我还真想去,我们家只有黑白电视,我想看看彩电的啥样。”
“我也是,我同学家他爸爸出国带回来的是21寸的樱花彩电,她老说彩电好看,我也要试试。”
售货员也挺讶异的,“你等等我给你看看。”说着就去看库存了,没几分钟回来就说:“有五台18寸的,五台16寸的。”
其实这次一共就来了这些,没人买,都在呢。
周渔就说:“那要五台18寸的,3台16寸的。”
售货员都有点不相信,她这一年也没卖出去这么多彩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