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周渔回了村,直接去了老村长家。
见了她,老村长就问:“要到了吗?”
周渔点头,“拿到了。”
老村长连忙再问:“跟你判断的一样吗?”
上次周渔和老村长说完后,两个人就各自收集对方消息,老村长自觉自己这事儿干得不错,第二天就把联营的事儿打听清楚了。
随后菌类联营公司的经理,那位井干事的上司就让张金鹏带了话来,说是让他们有空去蔬菜公司聊聊。
老村长就觉得,这就可以去了。
知道了原因,就不受对方忽悠,肯定拿他们没办法。
哪里想到,周渔却没应下,却让他去查一查那位经理和蔬菜公司总经理的底细,她自己则要去找联营的正规政策文件。
这就难了,说真的,农民和城里人不一样,虽然说他能找到几个认识的老伙伴,但有大事儿能动用,这种查人托人不是浪费吗?
至于周渔说的政策,他还问呢,为什么非要政策,周渔这才跟他说了自己的想法:“您不是担心我被当投机倒把的抓了吗?”
这话是真的,从周渔卖蘑菇开始,他就害怕这事儿。不同的是,开始周渔说种蘑菇他不信能种出来,后来周渔种出来了,还卖了高价,他就做了准备,要是真被抓了,他顶着。
他已经六十岁了,干了一辈子村长,也没给村子带来什么好处,他顶着让周渔放手干,说不定能有个好出路。
谁知道,周渔突然提起这个来了。
老村长就问:“这政策跟投机倒把有什么关系?”
周渔就说:“我依稀记得,省城的蔬菜制度改革,是允许个体户买卖蔬菜的,如果可以办下来这个证,咱们以后卖蘑菇就不用东躲西藏了。甚至,农村集体还能开门市部呢。”
周渔毕竟上辈子也没卖过菜,干的也不是这行,只对这方面的制度大致有个了解。好像是改革开放后,蔬菜供给并没有立刻归还于市场,而是在几年之后,才慢慢改革,转为市场经济。
这中间有过不少过渡性政策。
但这个时间节点,周渔不知道。
她只能先干再说。
说真的,要是张金鹏他们这次过来,打听到了开了联营公司,周渔都想不到这政策已经实施了。
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不过,她不会去感谢张金鹏他们的。
门市部老村长可不敢想,但如果能当个体户这不就是合法的了?老村长刚刚还觉得没必要去查人,这会儿可就不这么想了,他太知道了,政策还要看下面怎么执行,领导如何很重要。
他连忙点了头去查。
现在他查到了,自然想知道,周渔预测的是不是一样,等着瞧见周渔点了头,他是有点激动又有点遗憾。
这矛盾的样子,周渔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那位菌类联营公司的经理八成不怎么好打交道。果不其然,周渔一问,老村长就竹筒倒豆子,全说了。
“这人叫做吴勇。三十二岁,是个年轻干部,挺能干的,不过大家对他评价都一般,说他为了成绩急功近利,手段有点黑。”
“小林村的韭菜种不好,他要求大量上药,完全不顾是否有害,最终让小林村告了一状。”
周渔一听就知道了,她对于小王庄找事儿的判断还是过于理想化了,周渔在心里记了一笔,以后要注意。
不过好在她够谨慎,即便判断理想化,也不影响后面的行事。
老村长接着说:“这次改制,大家都争的厉害,本来是不准备用他的,可是菌类实在是不挣钱,没人愿意接,但又不能放弃,他主动要求担任务,这才交给他了。”
“这草菇什么样你也知道,转化率极差,夏天都不好长,何况其他季节。大家都以为他肯定做不出什么成绩来。没想到,你种出来了,他可不是要抓着咱们不放。’
“这个人心思不太正,不会轻易放过咱们的。”
不是一般的不太正,他这是两手准备,那天的事儿周渔也仔细问了,来了就讲要合作,老村长一拒绝,张来三就说肚子疼,出去上厕所去了,这就是直接执行第二计划,偷师。
也就是他们没想到,看菇房的周福军会功夫,比人高马大的张来三更厉害,直接给他扔出去了,没让他得逞。
老村长也愁:“他怎么可能让咱当个体户?”
个体户就代表着卖多卖少跟联营公司没关系,业绩也不是他的,他们自负盈亏,从利益上说,就不如将这门技术给小王庄来得合算。
更何况,他们是个零蛋,周渔这边干的热火朝天,他们脸面上更难看。
周渔也跟着点头:“他是不会同意的。”
老村长还想说那怎么办呢,就听见周渔又说:“可我为什么非要通过他啊。联营公司上面有蔬菜公司总经理,蔬菜公司上面有商务局,庙那么多,咱们干嘛非要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