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顿时两个人也乐了起来。
上了车,周渔将收录机还给了严华??第一天卖蘑菇,周渔想更吸引人一点,需要一个大喇叭,但这会儿还没有,就想起了收录机。
她认识的人里面,如果有人有收录机,只有严华有可能了,她就问了问,没想到严华真给她拿来了。
“谢谢了,今天帮我们大忙了。”顺手,周渔还将放着两斤蘑菇的布袋放在了拖拉机车斗里,“我还给你放了菜谱,你尝尝看。”
严华瞧着那么多蘑菇,还以为周渔没卖完:“你用拿着用就行了,我用不着。”
周渔笑着说:“今天局面打开了,明天就不需要了,否则太扎眼也不好!”
张小翠根本就忍不住:“我们没半个小时就全卖了!”
严华吃了一惊!
他是知道周渔天天给利民餐馆送蘑菇的,可也没想到平菇也卖的这么好!
他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冬天里风大,周渔裹了一条红色围巾,只露出了眼睛。此时那双眼睛正看着远方,神采奕奕,也漂亮动人。
她怎么做到的?
下了车,周渔就瞧见老村长背着手居然等在了路口。
周渔连忙跳了下来,“这么冷的天,您怎么在这儿啊?”
老村长自然是担心平菇卖的怎么样,从中午吃了饭就坐不住了,一直在村口等着。
如今他哪里顾得上冷不冷,连忙问:“怎么样?”
都不用周渔回答,张小翠直接就来了句:“全卖出去了,老村长,全卖出去了,一点都没剩!”
要的就是这句话,周渔感觉到老村长那因为年纪大而变得混黄的眼睛里,刹那间亮起了神采,他几乎抑制不住地连胜说了三个好!
不过,老村长也很快交代:“这是第一天,戒骄戒躁,蘑菇是贵东西,不能只看一天,得看长久怎么样?进了村别咋呼。”
周渔其实是有信心的,但老村长这话也对,今天大家是尝鲜,明天往后才是看这生意是不是能长久呢。
所以回去,周渔也没宣扬,只是秋桂婶和家里人问的时候,说了说,第二天一大早,她就摘了蘑菇,带着刘小翠和周秋芬,再次去了化工厂家属院。
这次依旧是摆在原地,一串放了五个篮子。
家属们从早上七八点开始,就出来买菜了。
周渔还好,她更大的生意都做过,所以心态很稳定,倒是张小翠和周秋芬,都忍不住眼巴巴地看着门口。
第一位是个大娘,从他们的摊子慢慢走过,倒是看了两眼,没停下的意思。
第二位是个大爷,停了下来,低头盯着平菇看了半天,来了一句:“吃金子啊,一块六一斤。’
没等第三位,张小翠就已经有些受不了了,“周渔,是不是今天不行了。你看他们都不搭理咱。”
“肯定是觉得贵了,要我我也觉得贵。一块六毛钱,比肉还贵,要是我,肯定要买肉的。”
周秋芬倒是比周渔预料的强,她虽然脸上也是担忧,但嘴巴上不服输,“那肉哪里都有卖的,蘑菇可没有。”
“那大娘大爷都是会过的人,有白菜不吃萝卜,有萝卜不吃冬瓜的,他们怎么可能买贵菜呢?”
“对,”她还给自己打气呢,“这会儿出来的,都是家属,没几个有退休金的,肯定舍不得,买咱们蘑菇的,都是下班的工人,不一样!你别乱想!”
大概是越说越顺,周秋芬说着说着就声音都大了起来,还问周渔:“小渔,你说是不是?”
周渔真挺喜欢她这性子,点头说:“你说得对,卖东西就是要看对象的。再等等,时间还没到。”
张小翠忍不住嘟囔:“说得轻巧,谁家没事吃这么贵的啊?”
周渔看她一眼,没吭声。
时间就这么慢慢走着,很快就到了十一点多,张小翠已经有些坐立不安了,就连周秋芬刚刚建起的自信也慢慢消退,她坐在周渔旁边,有些担心地问:“要是没什么人买怎么办?”
“那就换个地方,南州这么大,怎么可能这几十斤蘑菇都销不出去?”周渔不是盲目自信的人,“退一万步,真卖不出去,市场这么大,我们供应量这么少,卖给一些私人饭馆,都是卖得出去的。
除了利民餐馆,这会儿已经有不少隐秘的小饭馆了。
利民餐馆的草菇这么出名,他们为了拉拢生意,势必需要蘑菇,只是目前他们没找到周渔而已。周渔在这儿设点也是为了吸引他们。这才是大头呢。
周秋芬都听愣了,她昨天回去才知道,为什么人家对吃平菇不陌生,这东西原先南州并没有卖啊,原来周渔早就通过广播,给他们读了好多相关文章了。
她真是觉得:读书真好啊,你看周渔的脑子怎么能想到这么多东西?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化工厂工服的女同志,飞快地骑着车子从她们面前骑过,随后又来了个急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