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城区。而青石拱桥便是太祖皇帝建成用以锁住金陵王气的“九龙桥”,秦淮河水流经此处自此一分为二,一股顺城墙外侧南行西流,称为外秦淮河;一股穿过东水关西行入城,便是众所周知的金粉楼台、灯光浆影的十里秦淮。
画舫向西南缓缓而行,行经古青溪水道交汇处,莺梦伸手一指岸边的青石古渡,吟道:“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这里便是晋王献之迎送爱妾桃叶的‘桃叶渡’了。”
陈家旺见那渡口古朴苍苍,台痕上阶绿,青苔布满小径,没想到便是大名鼎鼎的“桃叶渡”。
往事越千年,才子佳人今安在?
再往前,河道稍稍收窄。“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沿岸建筑错落有致、飞檐出甍,回廊挂落,雕刻精美,仿佛置身在一副长画卷中。
南北两岸都建有水榭,挂着大红灯笼,隐约可见二三婵娟,卷上珠帘,倚栏而望,衣香鬓影,掩映其间。河面上时时有双桨掠波来去,传出莺声笑语。
这便是金陵四十八景中的“长桥选妓”,小纤脸色发红,轻轻一跺脚,催船家快快划船。
陈家旺一抬头,见到西南方一座五光十色的宝塔,巍峨壮丽,高耸入云,远远望去,眩人眼目。右手边又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大气得体,意气飞扬。牌坊上还有一行字,离的有些远瞧不清楚。
莺梦道:“那边的高塔是大报恩寺塔。那座牌坊么,在天下文人心目中至高至圣,便是‘天下文枢’坊。旁边便是开科取士的江南贡院及明远楼了。”
陈家旺想起小时候在乡间读书,私塾先生喜其聪明伶俐,极力鼓励他孜孜勤学日后好考取功名,可父亲一方面虽然要求其勤学,一方面却不希望他长大后参加科举考试。
如果日子还像以前一样,自己是会听先生的还是听父亲的?会不会也像那些莘莘学子一样,有朝一日也会来此赶考?
小纤见他忽然沉思不语,打趣道:“是不是刚才见到了哪一位娥眉佳人,魂飞不见了?”
陈家旺道:“何须东张西望,眼前便是绝代玉人。”
他话一出口,担心唐突二姝,连忙把刚才心里的所想解释了一番。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世人无不盼子女能光宗耀祖、出人头地,便是贫穷人家也是尽量节衣缩食供子女读书好博取功名。像陈家旺父亲这样,十分少有。
小纤道:“令尊必然有他的考虑。可惜如今朝廷取士,只考八股文章,难免有失偏颇,致人不能尽其才。”
她忽然一本正经大谈国事,陈家旺和莺梦都诧异不已。正待听她能说出什么有见地的话,却听小纤接着道:“譬如家旺师兄厨艺高超,如果在八股之外再开设一门厨科,最起码也是探花解元。”
三人开怀畅笑。莺梦见陈家旺第一次来秦淮,左顾右盼很感兴趣,道:“‘幽兰馆’也不是太远了,咱们就近靠岸慢慢走过去吧。”
三人当即下了船缓步而行。金陵城是六朝烟花之地、金粉荟萃之所,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但见沿河两岸商家、酒家林立,人头攒动,“扬州戴春林名香宫皂”、“张家京式小刀”、“上细官窑名瓷”、“应时细点名糕”、“万源号通商银铺”、“郭四郎茶坊”…商铺一间间一字排开,吃穿用度应有尽有,当真是美酒笙歌,歌舞升平。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此句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所作,描绘的便是元宵佳节热闹繁华的景象。到了本朝,为了展示江山升平、普天同庆之意,元宵节自初八就开始点灯,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之久,各种热闹之处不胜枚举。
三人一路走来,沿途随处可见卖艺的、走绳的、顶竿的、唱曲儿的、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刷百丈旗、表演各类幻术杂耍的,甚至还有深目鹰鼻的红毛洋人在街头卖艺。
小纤见陈家旺看得入神,道:“元宵节白天有白天的好,晚上有晚上的妙。白天有各种杂耍百戏,晚上有花灯巡游,到时候你可要打扮的精神点。”
陈家旺道:“还要打扮?”
小纤道:“金陵花样多。到了晚上,大家都要把自己打扮的亮闪闪的。巧匠们把灯笼做成枣儿一般大小,再用珍珠做点缀,女子往头发上一插,远远看上去荧光闪闪。至于男子,则将干枣磨粉,混合炭屑、浇上油蜡,团成圆球,串到铁树上,点着了放在头顶,看上去很亮眼。”
陈家旺听的目瞪口呆。金陵毕竟是天下第一等的繁华都市,这些花样繁多的热闹自然层出不穷。
这时身边一阵风跑过来几个孩子,嘻嘻哈哈的拿着几枝鲜花,几个人你挤我、我推你,一个胆子大些的孩子走上前道:“恭喜少爷功成名就跨骏马、小姐凤冠霞帔乘春风,才子佳人一辈子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