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复刻,倒成了一桩难事。
邓敬华问清原委,笑道:“我还当什么大事!你以为师父当真糊涂了?书房中关于火药的书虽然兼收不择,滥恶之器不可枚举,但也不完全一无是处。为师撕毁的,不是火药书,不过是一本旧版的《古今诗苑集》。据说如今的几个版本中闵校刻本最好,改天我去找一本来。”
陈家旺赞道:“师父原来这么熟稔诗词,可谓文武全才,弟子钦佩不已。”
邓敬华摇摇头,道:“可惜不如当年啦…”,轻轻在陈家旺头上敲了一记,道:“小鬼头就别拍马屁啦!差点又勾起陈年往事,早点回去休息吧。”
陈家旺辞别而归,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位四师父的行事虽然有些方面出人意料,但对自己极好,瞧他言行举止,必定也是个极有故事的人,日后慢慢打听不迟。
白天一整天没事,到了晚上等书房关门之后,陈家旺如约来到邓敬华的住处。邓敬华果然已在等他,见面之后即步入正题,开始指导陈家旺。
陈家旺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学的极为用功。邓敬华久已不问事,忽然遇上了这么个灵巧勤奋的弟子,也是悉心教导。
一个用心教、一个用心学,陈家旺很快渐入佳境。几天下来,陈家旺即感觉到这位四师父虽然在师兄弟中排行最末,但胸中包罗万象,才识更超过三位师兄。
只是除了指导陈家旺外,邓敬华从不主动谈及其它事,对霹雳堂的事务也不热心。外界唯一放在他心上的事,只有莺梦。他把莺梦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关心程度甚至超过了秦敬泉。
陈家旺几次好奇的想问问他过去的事,邓敬华都避而不谈。遇到二姝、机会合适时,陈家旺也拐弯抹角的提及邓敬华,莺梦对这位小师叔也十分亲近,但对他过去的事知道的不多,小纤知道的更少。
又过了两天,越来越临近春节了。这天陈家旺正在书房,忽然听到门外有人喊他,抬头一看却是武长信。书房不是随便可以出入的,因此武长信只敢在门外喊他。
福伯走后,陈家旺和他联系的没以前那么多,但仍然十分亲近。陈家旺走出来仍像往常一样行礼打招呼,武长信热情的拍拍他肩膀,递过来一封信。
陈家旺拆开一看,信原来是母亲寄过来的,告诉他今年又和乡亲们到江边“收草”去了,望儿莫念。来信不长,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一片慈母心。
陈家旺心中又是难受又是挂念。母亲操劳惯了,不肯休息,还是像以前一样辛勤劳作,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看完信,陈家旺平复了一下心中的思绪,客套的向武长信致谢。武长信十分热情,和他谈起那时福伯、柳伯的事,又聊起府里其他人和事,不胜唏嘘感叹。
陈家旺心中一动,想到武长信待在霹雳堂的时间长了,或许知道邓敬华的事,便向他询问。
武长信微微一愣,连忙将陈家旺往房门口角落里拽了拽,又四处看了一圈,见周边无人,问道:“你打听这个干什么?”
邓敬华曾经叮嘱过陈家旺不要向外透露他拜师的种种情节,于是就编了个借口应付了过去。
武长信也没再深问,当下就把他知道的情况告诉陈家旺。他在霹雳堂有些年头了,平时又是个热闹人,肚子里有不少消息,倒也确实知道一些邓敬华的事。
邓敬华师兄弟其实一共有五人。大师兄最初并不是秦敬泉,而是另有其人,可惜在一场火药试验中不幸身亡。
大师兄去世后,排行老二的秦敬泉接过了担子。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吃了不少苦,也做了不少事。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掌门有意把自己的女儿,也就是莺梦的娘亲许配给秦敬泉。秦敬泉感激之余,更加要有所建树,于是成天忙于霹雳堂里里外外的事务,有时一出门就是很多天。
那时他们已经订了婚,但两人其实聚少离多。常年在家的,也只有她和邓敬华这个小师弟。
作为师姐,她很照顾这个年龄比大家小很多的小师弟。这本来正常不过,但天长日久,邓敬华渐渐生出了对她的依恋和爱慕之心。
从此邓敬华就一门心思要超过大师兄秦敬泉,不仅在声望、武功、火药上,方方面面各处都要超越大师兄。
邓敬华本来就天赋过人,时间不长果然被他闯出了名声,江湖人称“玉面阎王”。
取得了声名之后,邓敬华悄悄做了几次试探,不过都碰了壁。虽说师父和师姐都十分器重他,但秦敬泉的婚约依然稳定。
邓敬华失望之余,一心要做出个大的成就来给自己增光添彩。想来想去,决心研制出突破前人的新型火药。
不过当年大师兄出事后,掌门曾严令霹雳堂弟子要严守本份、循规蹈矩,不得私下研习火药,可是邓敬华已经顾不得这些了。
听到这里,陈家旺心中“咯噔”一下,暗叫不妙。邓敬华的伤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