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我见你跳过第二本笔记的最后一节直接去看第三本笔记,其实大为不妥。为了提醒你,在你走后,我在那几页里夹了一只促织,这样看起来就是一只小虫儿胡乱撞进了书本中,不露痕迹。”
陈家旺一惊,随即佩服的五体投地。第二本笔记最后一节乃是记载各种原料加热、炒制、研磨、混合的各处注意细节。其中记载有两种不太常见的材料,各自单独使用比较稳定,混在一起则会发生微妙变化,会对主料硝石、硫磺和木炭产生影响,致火药药性发生改变。如果疏忽,容易造成意外。
当时陈家旺打开锦袋取笔记时,忽然见到最上面一本笔记尾页处露出两只虫腿,打开一看是只小小促织。
当时也曾困惑不解,不知这只促织是怎么进到书里来的。虽然也曾有过一丝警觉,但四处观察又没有发现其它可疑之处。考虑到笔记不是正规刊印,只是手工装订的,又有了年头,纸张间贴合的不太紧密,小虫儿也是有可能钻进来的。因此想了一阵子后,只能归于袋口没扎紧,小虫儿无巧不巧溜了进来。为此在书房各处角落又撒了些虫药。
在移除促织时,由此留神注意到了页面上记载的内容。当时他和程筹量在之前的试验中进展顺利,小有所得,不免有些飘飘然的感觉。等仔细阅读这一章节后,大受触动,也更加谦虚严谨。
如今才知道不是促织弄乱了纸张,是四师父出手暗中相助。当下陈家旺再次叩谢四师父,邓敬华道:“笔记粗陋,承蒙你还看得起,每晚都对着它勤研不缀,我要好好感谢你才是。”
陈家旺恭恭敬敬的道:“四师父的笔记透彻入理,当世不可多得。能有幸见到,着实是我的缘分。”他说这话出于真心,确实不是空洞奉承之语。
“不过是一点心得而已。但当初也是心有所寄,因此在上面花了无数心思,也算是呕心沥血之作。”想起往事,邓敬华悠悠长长的叹了口气,道:“为了它,还赔上了这张脸,在试制火药时伤了容貌。江湖同道称我为‘玉面阎王’,殊不知‘玉面’早已沦落为假面,一场笑谈罢了。”
他无论是发笑还是动怒,脸上都神情不变,原来脸上带着人皮面具。
邓敬华早年号称“玉面阎王”,是形容他面容俊秀武功硬朗。他本人也对自己的容貌和禀赋颇为自负。不过他当年为了争得一个女子的欢心,一心要超越同门师兄弟,要强行试制出超越先辈们的火药。结果在一次试验中发生意外,被火药炸伤了脸、毁了面容。
此事对他打击极大,丧失了一切雄心壮志和美好追求,退出了江湖,性格也转为孤僻怪异,不喜欢呼朋唤友、浮躁张扬、也不喜欢喧哗热闹,几十年间几乎不问事,连上供祭祖的仪式也不参加。
邓敬华的话音中流露出说不尽的沧桑落寞。陈家旺劝慰道:“四师父,我也一样被火药炸伤过脸,事情过去就过去罢。”
当下就把当年扬州土地庙的事述说了一遍。其实陈家旺脸上的伤是柳帮主的飞镖刺伤的,并不是火药直接炸伤,他这样说,只是设身处地,想更好的纾解邓敬华的心结。
邓敬华听他一说,果然注意到陈家旺腮旁一处浅浅的疤痕。当时陈家旺脸被刺伤之后,经草药及时敷治,没有大碍,不过新长成的肌肉却有些内缩收敛,初看还以为是酒窝,谁知当时却如此凶险。
邓敬华的内心沧桑已非一时,又岂是陈家旺能轻易化解?不过陈家旺的遭遇更引得邓敬华的恻隐之心。
陈家旺身世坎坷多难,邓敬华最初先是生了同情之心,但亦没有过多在意。此后陈家旺孤零零的一个人在书房,一天下来也和旁人说不了几句话,形单影只之余还被同门欺凌小瞧,邓敬华看在眼里,隐隐似乎看到了自己孤独的影子。等到陈家旺无意中找到自己当年的笔记,每晚埋头苦读,更让邓敬华顿生爱惜呵护之意。
像今天这样,能和陈家旺说上这么多话,对邓敬华来说已是极为难得。
陈家旺见他心情似乎有所放松,连忙向他问起心中的疑问,道:“之前在书房时,四师父不露神色假扮外人,致弟子一度产生误会。不知师父有什么用意?”
“俗语云:险时难时看人品,就要在危急时刻考验你的本性。再说今天要不是我恰好赶上,你就差点撕了笔记,岂能不给你小小的惩戒?”
陈家旺脸上顿时红了起来,低头赔罪道:“弟子无礼,实在是酒醉后不识好歹。”
邓敬华道:“少年人的天性本就是自由自在,难得的一次放荡,我也没放在心上。”
陈家旺没想到传说中难以接近、孤僻冷漠的四师父这么好说话,顿时好感大增。
“笔记几乎记录下我一生的心血,岂能遇人不淑?故我借机考验于你。你能不改气节,很好、很好。”语气中流露出对陈家旺十分欣赏之意。
陈家旺本来就着迷于这些笔记,对笔记的主人更是崇敬膜拜,如今听邓敬华说出“岂能遇人不淑”的话,分明是将自己当成了他的传人。
陈家旺心思灵动,立即抓住机会,跪地叩拜道:“师父教导有方,弟子定将师父的传承发扬光大。师父在上,请再受弟子一拜。”
他直接喊“师父”而不是“四师父”,更显亲密。邓敬华欣然受礼,想到自己这些年的遭遇,十分感慨,道:“好孩子,起来吧。没想到为师年老得福,还能收到一个称心的徒弟。”
陈家旺道:“弟子愚鲁,只怕学艺不精,给师父丢脸。”
邓敬华哼了一声道:“你以为只是愚忠愚孝、有气节不怕死便能做我的徒弟了?除了人品,你刚才在书房应对有方,没有惊慌失措、自乱阵脚,既敢于拼命,又能使诈,机警狡诈兼而有之,符合为师的脾气。如此也不枉这些笔记埋没了这么多年,现在才找到满意传人。”
原来这位师父挑选传人的眼光和别人大不一样,既要聪明又要老实,既要本分又要狡猾,真是特立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