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闻同志,方同志。”
闻从音跟方云两人轮流去打水,中午饭刚吃完,火车哐当哐当地走过一片片白雪覆盖的平原。
却有两个人朝她们走来。
那两个同志一男一女,女的云倒是认识,看到她就叫出声:“秦妙雯!“
秦妙雯脸上露出一个笑容,她唇色苍白,明显是有不足之症,旁边的男同志帮忙推开一条路,两人这才走过来。
“姐,我们可算找到你们了。”秦妙雯刚说几句话,就捂着嘴唇咳嗽几声。
方云忙道:“你身体不好就别说话了,让何岸说吧。”
闻从音听着话音,像是认识,她疑惑地问道:“方姐,您跟这两位同志认识?怎么这么巧,大家都坐一辆车。”
何岸搀扶着秦妙雯坐下,道:“不巧,我们跟你们是一样的。”
他碍于火车上人流混杂,因此说的很含糊。
可闻从音跟方云两人是明白人,一听这话就明白。
方云低声道:“你们就是另外两个人?”
“是,想不到成政委想着我们,把这种机会安排给了我们。”何岸看了秦妙雯一眼,“先前那回本来就能回去了,想不到其他人知道后就非闹着说有黑幕,妙雯也只能留下。
闻从音当然知道这件事。
蒋连长提起这事好几次了,她瞧见那秦妙雯嘴唇发青,脸色苍白,眼下有一根青筋,分明是心脏方面有什么问题。
看来那个成政委要那两个名额,原来是做好事,这种生理状况,本就该好好养着,累不得,那些闹事阻拦她回城的人,也不知道知不知道秦妙雯的身体状况。
难得碰上熟人,又是回去同一个地方,何岸二人跟闻从音周围的人换了票,添了十块钱换了他们周围的位置。
火车上不好多说什么,换了船只的时候,两人才渐渐说起自己的事,他们两个算是青梅竹马,父母都是北大教授,67年的时候北大大部分老师都受到冲击,下放到57干校,孩子们按照原则,都只能下乡插队。
秦妙雯本就身体不好,当初百般解释,知青办也不许留,造反派还说她是强词夺理,想留在城里过舒坦日子,没办法,秦妙雯只好跟何岸到兵团这边当知青。
可东北天寒地冻,身子骨好的人,都扛不住数九寒冬,何况她心脏不好,熬了几年,身子骨越来越撑不住。
有一回还昏了过去,部队那边看情况不对,怕出人命,便做主给了个名额,让她回城去,看病也好,怎么着都行,横竖别把人死在兵团这边。
可也不知怎地,这事传出去后,就有不少人闹事,还围了知青办。
上面的人怕闹出事来,只好临时取消。
这名额结果就不知道给了谁了。
“哎,这些人啊......”方云握着秦妙雯的手,“先前我听说这事的时候也没想到是你,要是知道是你,我就出来帮你说几句了。”
秦妙雯倒是很想得开,她身子骨单薄,但眉眼间却很疏朗,“姐,那会子您出来也不过是自找麻烦,那些人不过是见不得别人回城,这无论谁解释都没用的。”
“要我说,分明是许可出卖了你!”
何岸沉着脸,脸上带着些怒气,他拿着一个暖水壶从外面进来,脚步倒是稳稳当当的。
秦妙雯道:“过去的事,不说她了,好在咱们苦尽甘来,还能跟方云姐凑到一块回来。
方云笑道:“可不是,说起这事,还得谢谢小闻,要没有她,这事成不了。”
秦妙雯拿起杯子,要敬闻从音,闻从音摆摆手:“不来这些虚的,我也不知道你们的事,这事要谢,真得谢谢部队领导照顾,他们是真热心肠。”
闻从音心里先前还寻思过,成政委兴许有可能把这两个名额拿出做人情,别看岛上条件一般,可要对比,岛上的环境是真比北大荒那边好太多了,光是一个气候,就足以让那些寒冬腊日里挨冻的知青们羡慕。
“是,回头有机会,我们一定报答成政委。”
何岸脸上带出感激神色。
一行人说笑的时候,船只渐渐靠岸。
虽然是寒冬,可闽省天气暖和,冬日里依旧有大晴天,今日也是天公作美,冷归冷,却有个大太阳。
暖和的日光洒在甲板上所有人的身上,方云抱着女儿,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整齐干净的码头,还有不远处热闹的生活区,眼眶不禁一红。
“方云姐。”
耿序带着孩子们过来帮忙,永志永刚跟其他邻居家的孩子也过来搭把手。
方云抱着女儿下船,看着耿序、闻从音一家,眼睛潮潮的。
“方阿姨!”
向阳跟丽娜都跟着问好。
方云把女儿放下来,小姑娘有些怕生,躲在母亲身后,方云推了推她,“小华,叫叔叔,哥哥,姐姐。”
方华眨巴眼,怯生生地喊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