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有申请人和专利。
    甚至在滕毓藻的指点提示下,他们已经试制出了滕毓藻叫做电子管的器件,一个小玻璃泡就可以大大增加收发信号的强度,只是还有些不稳定而已。
    现在,林联盛正在和周学熙掌管的《震旦实业发展公司》下属的电气公司研究所在联合改进电子管,一旦成功,就会交给他们生产。
    按照滕毓藻的要求,最终会在销售出去的产品中提取相应专利费交给兵工署,这笔钱会由兵工署统一分配用途。
    林联盛的通讯署,是由参谋部和兵工署双重管辖的。
    林氏兄弟之后,就是那些高级将领们各自通报他们的情况。
    刘玉枳的第一镇驻防山东,不要说山东现在归滕毓藻管辖,更何况还有周馥在山东做巡抚,不管是编练新军还是裁撤旧军,都进行的有条不紊。
    直隶和山东两省,按照滕毓藻的要求,两省所有旧军,原则上都要予以安置,不仅各府县都要设立巡警局,府设巡警队,省设巡警总局和巡警总队。
    年纪大一些、身体弱一些的,都会安排去做巡警。
    少数身强力壮,有没有不良嗜好的,则送到孙世俊主管的教导总队进行军训,合格后编入各部队。
    甚至还有很多人,要求进入新开设的工厂做工。只不过,由于裁撤的旧军过多,巡警和巡警队的人数量有些多。
    不过,多一些人倒也正好能派上用场,还有日俄两国的六七万俘虏需要有人看管。
    现在这些俘虏们已经分散到直隶各地,在修建工厂、铁路、公路和天津新城,甚至兴修水渠,疏浚河道的工作也都由这些人来做。
    按照滕毓藻的设想,直隶各县乡的公路,都要重新修缮,通往京师的主干道,更要首先修建成柏油路面。
    云南和四川都有天然沥青,这两省的沥青矿区,都已经被宁星普买下,直隶现在修建道路的沥青都来自宁星普的贸易公司。
    这些都需要巨大的人力,俘虏们正好做这个工作,而巡警队也有了用武之地。
    山东各府县和省城济南的巡警总队,他们的任务有些特殊,他们需要配合刘玉枳的第一镇,在山东全境剿匪,滕毓藻准备彻底清除山东匪患。
    由于有了上述措施,直隶、山东两省的旧军裁撤进行的十分顺利。
    驻防承德以及滦州秦皇岛等地的刘十九第四、曹福田第七镇,以及驻防张家口、多伦等地的吴佩孚第五镇、李金昱第八镇,还有天津周边的刘秉义第九镇,因为他们的驻地都在直隶,同样也没什么问题。
    胡殿甲第三镇驻防安徽,巡抚王之春知道他把慈禧已经得罪透了,不仅早已做好被免官罢职的准备,更不愿再惹是非。
    所以,他对于第三镇十分配合,安徽旧军裁撤虽然没有达到直隶、山东这样稳妥,可有第三镇震慑,也同样没出问题。
    李显策第二镇,他驻防江苏、浙江,两江总督刘坤一虽然是签署东南互保的首脑人物,可刘坤一骨子里还是主张变法维新的,编练新军,这是他和张之洞在甲午后就一直主张的,因此对于李显策更是极为支持。
    虽然并不需要第二镇帮助弹压,刘坤一也把两江的裁撤旧军,编练新军做的很妥当,可对第二镇依然无半点排斥,每月还会划拨数万两银子给第二镇补充伙食。
    对于李显策在当地招募士兵,也不反对。
    总之,第二镇在江苏、浙江两地过的很滋润。
    对于各镇,滕毓藻都有交代,要他们招收一些当地人入伍,以便尽快适应当地风土人情,也更容易被当地人认可。
    唯独到广东的潘金山第六镇,遇到了极大阻碍。
    如今的两广总督是刚刚上任不久的陶模。
    陶模并不守旧,他不但主张维新,还远比其它封疆大吏们走得更远,尤其认可日本维新模式。
    到任不久,就派吴稚晖率领学生赴日本去留学,其子更以新党自居,同海外新党多有交往。
    第六镇在两广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来自这个总督陶模。
    不知为何,陶模坚决反对第六镇入驻广东,主张两广自编练新军,不需外人介入,甚至还连连上书慈禧,诋毁滕毓藻和前锋军,提醒慈禧小心滕毓藻拥兵自重。
    为了阻止第六镇协助裁撤旧军,他还放任当地绿营和练勇拒绝裁撤而闹事。
    甚至在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怂恿下,当地帮会不断给第六镇制造麻烦,威胁恐吓当地商人,不准售卖米粮蔬菜等供给第六镇。
    闹得最欢的就是当地商团,他们甚至在第六镇驻地外面设卡拦截商贩前往第六镇驻地售卖货物。
    这些情况,潘金山早已向滕毓藻汇报过,滕毓藻也接连几次向军机处和慈禧反应,两广总督陶模默许纵容当地帮会和绿营、练勇阻碍裁撤旧军编练新军。
    可滕毓藻的上书,只得到了军机处对陶模的电报申饬,慈禧则是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
    这一次潘金山再次述说,而且还是在军政联席会议上当着如此多的人说,正是滕毓藻暗中授意的。
    在滕毓藻看来,慈禧不做声,显然是希望陶模把这件事闹大,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前锋军在两广引发不满,如果还能扩展到其它省份,那就更再好不过,这样,滕毓藻和前锋军的名声势必受损
    滕毓藻叹口气说道,“瑞光,看样子不仅两广不欢迎你的第六镇,英国人也不欢迎你们留在广东,你可能还不知道吧,那个商团就是香港的英国人支持成立的。”
    “既然如此,你就撤到福建吧,全力做好防御对面侵占台湾岛的日本人就好。”
    “不过,也不能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走,如果那个商团再有挑衅,你就给他们点颜色看看,然后就马上离开广东。”
    滕毓藻的话,让周馥心中不由一惊,想要开口劝说。
    可刘十九气急败坏的声音,早已响了起来。
    “瑞光,我说你小子这是官越大胆子越小了,如果换作我,早就把那些商团的人都给砍了!还能让这些人骑在咱们脖子上拉屎!”
    看到刘十九还要粗生大气地说下去,滕毓藻忙说道。
    “莲府,政务方面的事情,你也介绍一下吧。”
    杨士骧点头说,“好!”
    然后杨士骧开口说道,“我先说一下近期朝廷发下来的改革维新的事情。”
    “近日,京里有传言说,朝廷正准备派大臣出洋考察西洋政治,还有人说朝廷准备实行君主立宪,只是向军机处询问,都说不清楚是否有此事。”
    这件事是杨士骧和滕毓藻商定的,甚至京中的谣言都是李耀庭派人散布的。
    这是在杨士骧、杨士琦兄弟的建议下,滕毓藻才如此做的。
    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促使舆论兴起,然后倒逼慈禧不得不为之。
    如果按照历史轨迹,慈禧派人出洋考察还要在四年后,而最终决定准备实行立宪更要还在数年后,这个时间滕毓藻也感觉有些太长了。
    杨士骧继续说道,“虽然军机处没人清楚这个传言是真是假,可传言朝廷要制定《商会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还有要修改《大清律》,这几件事应该是真的,已经有大臣私下证实.”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