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华夏导演有王成之幸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王导,要说灵感这玩意儿!”
    “全世界都没有几个导演有你的多!”
    韩山坪和王成合作了这么多次,他可以说是最了解王成的合作方之一了。
    在这方面,就是好莱坞七大之一的华纳的那俩华夏通都不是他的对手。
    所以他很笃定王成已经有大项目的剧本的想法,不然他那天不可能自己提出这事儿。
    任忠伦虽然还没有直接和王成合作过他执导的项目,但是他可是有专门的研究过王成这人的。
    所以他也觉得王成估计是在给两人开玩笑,便笑道:“就是啊王导,灵感这东西对你可是信手拈来的事儿。”
    听到两人的话,王成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笑道:“韩总,任总,我现在确实没有什么灵感,不过……”
    还没等他往下说,韩山坪就一脸惊喜的问道:“不过什么?”
    “不过我确实想要在国内拍个大项目,所以最近会抽时间先把剧本拿出来。”
    任忠伦惊喜道:“我就说嘛,王导你的灵感本就是说来就来的那种。”
    韩山坪闻言也异常兴奋,连忙追问道:“是不是有方向了?快给我俩说说。”
    “对对对,快给我俩说说。”任忠伦也附和道。
    王成端起面前的茶,一饮而尽。
    说道:“方向的话,还是搞一个科幻项目吧,毕竟这是我擅长的方向。”
    “啪!”
    一听这话,韩山坪用力的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对,就搞科幻,影迷们最喜欢看你的科幻项目了!”
    任忠伦也附和道:“你王导的科幻项目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影迷们都爱看。”
    这两人此时一点都不像圈内大佬,更像是两个擅长拍马屁的阿谀之人。
    不过王成还是谦虚道:“我继续拍科幻,还有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要检验一下光影特效公司现在的特效技术。”
    “与此同时,也能够给国内的特效技术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这确实是王成最主要的目的!
    虽然他投了不少钱到国内的特效技术的发展上面,不过技术的进步是需要实践来推动的。
    不可否认从芸峰基金成立以来,对国内的特效制作公司进行了扶持,到现在也已经有了一个显著的进步。
    只不过,项目上面确实还是不够多!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影视公司,或者是导演,都在想着的是搞一些以小博大的电影项目。
    哪怕有做大片的想法,但是都很少会选择科幻这个题材。
    更多的还是以请香江的大明星,或者搞一些人堆起来的大场面为主。
    特效这一块,敢做的公司不多,能拍的导演也不多。
    所以,王成觉得自己有必要搞一部国产科幻巨制来刺激一下整个市场。
    “王导高义!”
    “华夏电影事业,正是因为有你这样的导演,才能够有美好的未来。”
    韩山坪的彩虹屁很中听。
    而任忠伦也不甘示弱,出言夸赞道:“王导,华夏电影有你是华夏电影之幸。”
    听着两人这夸得太大,王成也有些不好意思,赶紧谦虚道:“韩总,任总,你们可别这样拍我马屁了,你们二位才是为华夏电影事业贡献最大的人。”
    “哈哈哈,我们和王导你比起来,还真要差上不少,更何况你还是民营企业的老板。”
    “是啊,我和韩总,更多的还是国家派的任务,都是本份工作而已。”
    “可不是嘛,我们俩可是有考核的!”
    这两人今天是没完了,王成笑道:“话虽如此,但是如果华夏电影没有你们二位,说不定还处于寒冬之中。”
    “王导,都是想你这样的导演做的贡献,我们更多是服务你们……”
    “……”
    两人人一阵马屁,好在现在王成的办公室里并没有其他外人在,不然真要惊呆别人的下巴。
    王成最后实在不想在这上面纠结了,才出言把话题转移开来,不然他一对二,还真不是他们的对手。
    “所以这次我打算来个大的,难的,如果可以的话,争取把国产科幻拉到一个新的高度。”
    国产科幻电影,其实萌芽的并不算晚,最早可以追溯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在1948年拍的科教片《预防鼠疫》和1949年拍的故事片《桥》去。
    到了1963年,被称为华夏科幻摇篮的上沪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小太阳》等科幻作品,是国内对科幻影视的一重大探索之旅。
    然后就是1978年至今,随着华夏科学迎来了春天,也相继出现了一些科幻作品。
    以上沪电影制片厂在1980拍的《珊瑚岛上的死光》为标志,华夏科幻电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珊瑚岛上的死光》这部经典影片着重呈现了海外华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