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林易说话的语气,那叫一个慷慨激昂,那叫一个义正言辞。
问话的女记者也在这时候恰到好处地露出一个崇拜的表情,然后神情激动地再次往前递出话筒:
“你想过其他人的反应吗?”
“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到现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竞争,这些潜规则能够延续到现在,哪怕不合适,必然有独特的点。”
“你这样做,无疑是在向那些既得利益者宣战,你有没有想过,在得知自己的利益受损后,他们有可能会向你发起进攻。”
“或许你的宣言非常慷慨激昂,但是你的前路,必然充满了荆棘坎坷。”
“你还要继续吗?”
女记者那张莹白如玉的脸上,随着她的声音语调慢慢降低,也慢慢多了一份落寞,还有惋惜。
看着女记者表情变幻,林易只能默默的在心里说一句还是专业的牛逼。
等女记者深吸一口气,猛地抬起头时,林易恰到好处地向前一步,用手指了指自己,然后又用手指了指周围:
“你还记得40年前这里是什么模样吗?”
突然的问题,让女记者有些懵逼,40年前什么样?
她今年20多岁,还是一个黄花大闺女,怎么可能记得40年前这里是什么模样?
可是很快,她就明白了林易话里话外的意思。
摇摇头,又点点头:“我不记得这里40年前是什么模样,因为我只有20多岁。”
“但是从我爷爷奶奶口中,我能勉强拼凑出原本的样子。”
女记者在这时候转身,指向小区方向,镜头也跟着转过去,看着那道背影,看着对方抬起手:
“往这边,是一片很破旧的巷子,里面全是低矮的瓦房。”
“往这边,是一片农田,水渠纵横的农田。”
“40年的光阴,姑苏人把这一片土地缓缓改造,改造成了现在的模样。”
说完这句,女记者转身看向林易,亮闪闪的眼睛里多了一丝崇拜:
“所以,你想以自己的力量,来慢慢的,一点点改变现状吗?”
“是的!”林易抬头挺胸,目光坚毅地直视镜头,铿锵有力的回答道:
“这件事确实很难,但有一句话叫做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始了,后面就会变得简单。”
“更何况,每时每刻都有美好的事物在世界上出现。”
“我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是由我开始,却不会由我终结。”
“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只要有一个机会,就能一点点的,慢慢的,把这个世界变好。”
“更何况,我相信党和国家,相信人民!”
说话间,林易不留痕迹的从兜里掏出一个徽章,轻轻挂在了左胸口。
党员章。
摄像师非常上道,立马将镜头转过去,对准挂在林易胸口的党员章。
而女记者也没有继续询问下去,她默默地放下话筒,抬起手轻轻鼓掌。
在镜头下呆了一会儿,林易非常果断地抬起手指向小区内部,轻声道:
“我不应该享受掌声,享受掌声的,应该是我们的工人。”
女记者停下时鼓掌动作,连忙跟上林易的话题:
“林先生说得很对,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大家的力量很大。”
“林先生应该享受掌声,而我们的工人也更应该享受掌声。”
“走,让我们去看看我们的工人!”
两人走前面带路,摄像师紧随其后,刚走进小区,摄像师就在林易的指点下,捕捉到了正在高空作业的安装师傅。
镜头慢慢聚焦,林易走到摄像师旁边开始充当旁白:
“这些工人兄弟,在两个月前,还是我们最可爱的解放军叔叔。”
“这个月,他就是我们最亲爱的工人兄弟了。”
“他们拿起钢枪保家卫国,放下钢枪,他们又拿起了工具,建设祖国。”
“有他们在,我相信未来的日子一定可以变好。”
他的旁白结束,摄像师控制镜头,慢慢跟随高处的工人一点点移动。
采访一直拍摄到中午,吃过饭,问了一下林易的剪辑意见,记者带着摄影师转身离开,去忙碌晚上的新闻。
周天明和林易一道,回访了一遍上午的工作,确认工作比较到位,周天明这才放心离开,去跟其他的小组。
而林易,则带着剩下的工单,带着身后的30个人,乌泱泱的继续剩下的工单。
晚上7点35分,姑苏电视台准时开始播放本地新闻,介绍了一些政策之后,演播室画面一转,就变成了上午的采访。
大运河小区,陈芬放下碗筷,刚把儿子招呼到餐桌旁,眼角余光就瞥到了电视上播放的新闻。
电视上方,这硕小的米家,还没硕小的大米重工几个字,一上子就吸引住了你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