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风起草原(八)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顾之忧,也是为了不给他们其他选择。
    所以这个阶段的日本兵不管是战斗意志还是战斗力都是出奇的顽强,即便是战场上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和中国军队战斗到底,甚至于受了伤也会想尽办法给敌人制造伤亡。
    比如被团大战中,八路军第129师新编9旅第25团的团长兼政治委员李林就是死在日军的伤员手中。
    当时这支部队刚刚完成一场战斗,此战经过一番苦战,他们共歼灭两百多日伪军。
    战斗结束,战士们一边抢救伤员,一边打扫战场,李林团长看到部队也有很大损失,心里虽然沉重,但也比较高兴,毕竟,25团组建以来,第一次与这么多日军交战,还打赢了,说明25团是一支可以承担重任的队伍。
    他来到战场,一边看望战士们,一边给大家鼓劲,说着说着,突然,“啪”的一声枪响,李林应声倒下了。
    怎么回事?
    原来,是一个装死的日军军官,看到战士们都给李林敬礼,知道这是个大官,便掏出王八盒子,瞄准了李林。
    这一枪打的还挺准,李林团长当场牺牲,年仅26岁。
    正是因为吸取了这样的教训,所以马铮才会给部队下达一系列严苛的命令,而这些命令最后都成了铁血团规矩。
    当然了,这种情况到了战争的中期和后期就有了很大的改变,进入战争中期,日军的优势已经逐渐消失,资源匮乏、国力不支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这个阶段,日军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不管伤兵的伤情轻重,一般都在原地治疗。
    若是伤势过重,救治不了的,日军也不会再“浪费”资源,故而让伤兵们选择“自行了断”,把有限的资源让给一线战斗人员。
    到了战争后期,日军每况愈下,这个时期,日本士兵最害怕的不是战死,而是生重病或者受重伤。
    这是因为,他们亲眼目睹了病号、伤兵的悲催死法。
    为了不被这些重伤员、重病号“拖后腿”,日军会残忍地“送”他们“上路”,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给他们注射“安乐针”。
    所谓“安乐针”,其实就是“空气针”。
    “空气针”不是一种医疗手段,而是非常危险的医疗事故,空气进入血管一旦超过100毫升,即可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被注射者临死前的样子非常可怕:呼吸困难、脸色发紫,最后抽搐而死。
    所以,日军士兵都期盼自己不生病、不受伤,否则将会“生不如死”。
    到了战争最后一个阶段,日军处置重伤病员的方式更残忍、简单:直接刺死,或开枪射杀。
    日军的作战意志,最终随着战局的不可挽回而逐渐的崩塌,随着战争往后推移,抓日军俘虏不再那么困难,动不动就“玉碎”的日军也少了许多。
    尤其是在日本投降的时候,苏军甚至一下子就俘虏了六十万日军。
    但是眼下不过是1933年而已,属于战争爆发之初,正是日军战斗力较为顽强的时候,所以想在战场上抓捕日军俘虏显然是不大可能的,马铮也不愿意浪费这个时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