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演员要有底线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柳颜知道这个访谈是为了蹭《亮剑》热度,从而推广西瓜视频!
    吸引更多新用户注册!
    但随着访谈继续,柳颜情不自禁的被李幼斌人格魅力折服!
    柳颜调整了一下坐姿,继续随机指定一个现场网友。
    网友接过话筒,提问:
    “看《亮剑》时经常热泪盈眶,尤其是楚云飞和李云龙共赴鬼子生日宴,以少胜多的那场戏,不知二位主演是否有特别触动自己的镜头?”
    李幼斌眼中闪过一丝回忆:
    “确实有,那场戏,网友提到的,四个人赴宴,却将敌人一网打尽,那种真实感和可信度,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历史上,这样的英雄事迹并非虚构,它们真实地发生过,是我们民族不屈精神的写照。”
    “但《亮剑》中,感人至深的场景远不止于此。”
    “比如,李云龙下令炸炮楼的决绝,之后孤身前往秀芹坟前的深情。”
    “还有和尚牺牲的那一刻,每一个场景都饱含着深沉的情感,让人动容。”
    柳颜轻轻点头,插话道:“和尚牺牲那段戏,网上被无数网友反复评论,有人甚至立志要成为像和尚那样的人。”
    李幼斌闻言,神色更加凝重:
    “这不仅是一种情感共鸣,更有其深远的教育意义。”
    “这部戏,不仅仅是历史再现,更是对现实的警醒。”
    “抗倭战争胜利虽已六十周年,但那段耻辱的历史,每一个华夏人都应铭记在心。”
    “我常想,如果多一些李云龙这样的人,或许我们的民族就不会经历那样的苦难。”
    “这种认识或许浅薄,但至少,它能让国人意识到民族振兴、国家强大的重要性。”
    胡婧适时插话:
    “关于人物原型,我曾问过作者。”
    “他告诉我,这些角色并非单一人物的写照,而是众多英雄事迹的嫁接与拼凑。”
    “作者本身出身部队,曾是特种兵,他的创作来源于生活,那些真实发生的故事,以及他对现实的深刻理解。”
    “每一个角色,都是那个时代千万军人的缩影。”
    柳颜接过话茬,眼中闪烁着敬佩:
    “难怪许多老军人和现役军人观看后都深有感触,他们仿佛在这些角色中看到了自己曾经战友的影子。”
    “那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集体记忆。”
    随着对话深入,现场氛围愈发凝重而热烈。
    观众们仿佛被带入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感受那份属于英雄的豪情与悲壮。
    能来到现场的网友,都是《亮剑》资深发烧友。
    话筒传递到新一位网友手中,他直接问道:
    “我被剧中楚云飞深深吸引,楚云飞这个角色很有魅力,选择加入国军,对此,您有何看法呢,李幼斌老师?”
    李幼斌眼神中闪烁着深沉:
    “楚云飞在这部剧中被赋予了极高的艺术生命力。”
    “剧中三个男性角色——李云龙、赵刚、楚云飞,他们不仅是铁血汉子,更是拥有民族尊严的脊梁。”
    “他们之间的较量,超越了个人恩怨,是两种不同政权、两种信仰的碰撞。”
    “李云龙对楚云飞的尊重,既是对他人格的认可,也是对军人身份的共鸣。”
    “这种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是英雄间的惺惺相惜。”
    柳颜微微点头,再次指定一个网友:
    “相比前半部,不少人觉得后半部略显夸张,不够真实。您怎么看?”
    李幼斌沉吟片刻,坦诚道:
    “这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原本这部剧是30集,后来为了紧凑,剪辑成了24集。”
    “可能因此,有些情节显得突兀。”
    “当然,这也可能与我们演员的表演有关。”
    “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我们拍摄条件异常艰苦,但大家都尽力了。”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时间更充裕,或许故事的过渡会更加自然。”
    胡婧适时插话:
    “关于30集的完整版本,大家可以在音像店找到,它已经作为音像制品面世了。”
    网友们热情持续高涨:
    “我们喜欢这部剧,就是因为它真实,英雄也有多面性。”
    柳颜顺势引导话题:
    “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特别深刻或感动的事情,能与大家分享呢?”
    李幼斌眼神变得深邃,仿佛又回到那个寒冷的冬天:
    “拍摄这部剧,确实是我演艺生涯中最艰苦的一次。”
    “拍摄的时候,正是北方最寒冷的季节。”
    “我们穿着厚重的保暖内衣、羊绒裤、军装、棉鞋,但依然抵挡不住刺骨的寒风。”
    “拍摄地点偏远,车辆难以进入,每天的工作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