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赵俣:爱卿生了个好女儿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下必欲询父亲京畿丶河北军事。切不可自乱阵脚,需镇定以对。」
    郭成觉得郭浩说得有道理,所以收拾妥当,进宫面圣。
    郭成来到垂拱殿时,宰臣章惇丶蔡卞丶韩忠彦丶曾布丶苏辙丶蔡京丶张商英丶李清臣丶苏轼等人皆在。
    最近被赵俣调到中央的改革派能臣吕惠卿和大名府都转运使梁子美也在。
    宰执大臣奏完事,赵俣就让他们各忙各的去了。
    接着,吕恵卿和梁子美又上前奏事。
    这其中,吕恵卿花得时间最多,他将这些年在地方上的见闻,以及对改革的最新领悟事无巨细地跟赵俣说了一遍。
    赵俣很乾脆地将吕恵卿提为中书侍郎,让他成为了新的宰执。
    轮到梁子美时,赵俣主要问的是河北地区的军械丶粮食储备问题。
    等这些人奏完事,天都快黑了。
    这时,殿中只剩郭成一人。
    郭成心中一紧,但还是主动上前拜道:「臣郭成参见陛下。」
    赵俣微笑:「你我并非外人,不必客气。」
    赵俣此言一出,郭成心下就是一松,『看来陛下并无怪罪我之意?』
    赵俣直截了当地说出找郭成过来的原因:「朕问你,京畿丶河北两地军队如何,可堪用?」
    郭成一听被郭浩猜中了,连忙将他们父子早就调查清楚了的京畿丶河北两地的军事部署情况事无巨细地禀报给赵俣。
    经过郭成的讲解,再结合赵俣从其他渠道知道的(主要是让人查阅相关报备和奏章以及让皇城司暗访),赵俣对京畿和河北地区的军事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赵宋王朝如今也面临一个跟其它封建王朝末期相同的难题,那就是军队角色的转换问题。
    一个封建王朝一旦坐稳了江山之后,它的军队就势必要转换角色和功能,也就是要从一支野战部队变成国防军和地方治安部队。
    赵宋王朝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宋丶辽两国签署了《澶渊之盟》,京畿和河北两地几乎无大仗可打了之后,当初为赵匡胤横扫天下的京畿禁军和一直与辽军打个不相上下的河北禁军,慢慢的就被分割成了一支一支的地方军,实际上与厢军和乡军区别已经不大了。
    平时,这些军队各管各的地盘,打打治安战,剿剿匪,这些勉强也能胜任。
    可一旦要打国与国之间的大决战,这些军队就必须临时拼凑起来。
    本来这些军队平时就严重缺乏合作和大规模的合成演练,它们的战斗力就不高。
    关键,现在很多支宋军都是,在册一万人,能来集合的几千人,能听懂人话把队伍排整齐的就剩几百人了,而真正能拿起刀枪上前线打仗的就一百来人。
    可笑吧?
    但这就是现在的京畿禁军和河北禁军的真实现状,实际上,京畿禁军和河北禁军已经不比厢军和乡军强到哪去了,甚至真打起仗来,前者还不如后者。
    最⊥新⊥小⊥说⊥在⊥⊥⊥首⊥发!
    这已经不是赵俣给他们发足军饷,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还有就是,作为主力军的京畿禁军和河北禁军被分散了,霸州一万,雄州一万,广信军一万,信安军五千……
    这就使得赵宋王朝看似哪哪都有兵马,却又哪哪都不堪重用。
    郭成断言,以现在京畿和河北地区的军事情况,绝对挡不住辽军南下,一旦辽军南下,可能数天之内就会越过黄河,兵临城下。
    郭成能跟赵俣说出这番话,赵俣就确定了,自己选郭成来当这个主将,并没有选错人,他至少知道问题出在哪,有什麽严重的后果,以及给出来了合理的应对方案。
    ——郭成的意思是,若是宋辽真开战,要想防御辽军,现在就必须调集军队,赶紧筛选出来两三万能战的精兵,抓紧操练,不然,此仗绝对有败无胜,同时做好一旦守不住赵俣就果断撤去江南或者关中的预案。
    赵俣不觉得郭成在危言耸听。
    经过李彦这些天派出探子摸排,赵俣得知,河北地区,也就几座军事重镇能有三五千完整编制的河北禁军,其它城池,包括一些比较重要的军事城池,多则七八百人,少则两三百人,而京畿地区的情况更遭,短时间内甚至都拉不出来五支超过一千人马的军队。
    有人可能不解,京畿禁军加上河北禁军,纸面的的兵力三十几万,算上厢军丶乡军,将近七十万,这麽多军队全都哪去了?
    这主要是,赵宋王朝的徭役繁多,处处都用人。
    就是,京畿丶河北地区和平的太久了,这两个地区的军队,包括主力禁军,已经全都不练兵了,他们被化整为零干杂活去了。像:维持当地治安,种粮食丶种菜,养家畜丶家禽丶捕鱼,看林子,看坟场,修桥补路,治理黄河,大兴土木,等等……
    举个例子:
    就今天早上,赵俣收到河间知府曹表的奏章,他劝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