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两天后,李琳给赵侯生下了赵侯的第十三子,赵侯给此子起名「赵擎」。
又过了五日,张纯给赵侯生下了赵侯的第十四子,在张纯的建议下,赵侯给此子起名「赵堂」。
这两个儿子的出生,似乎是给赵侯带来了好运。
一一同一时间,前线传来了大捷。
在此之前,赵侯以西夏自绝臣子之礼为由,下令成立陕西丶西夏宣抚司,任命章为宣抚使,吕惠卿为置制使,伺机收复西夏。
此事很快就被西夏给探听到了。
李乾顺君臣不愿意束手待毙,于是,西夏准备先下手为强,攻取可以给赵宋王朝源源不断地提供钱粮和兵源的陇右都护府。
很快,趁着宋将张诫所部的宋军正自盖朱城归还研龙口,突然就遭到了三万夏军的伏击。
混战之下,赵宋王朝的大将麻永宗与胜二人先后战死,幸得张诫作战勇猛,凭藉中军部队绝地反击,才得以杀退了敌军。
此次事件,开启了宋军和夏军在西线的激烈交锋。
在吕惠卿丶王厚等人的指挥下,宋军竭尽全力与夏军斡旋,以至于,西夏此次出动了十几方大军,仍旧无法在陇右都护府占到一丝一毫的便宜。
而西线这边宋夏混敌激烈,不想却让东线的一个人占了便宜。
此人正是镇守廊延路的知延安府陶节夫。
陶节夫趁着夏军防御由章亲自镇守的泾源路,又派大军与陇右都护府交战之时,突发奇兵,一举在横山一带接连占领了石堡寨丶御谋山城以及罗元城三处据点,并同时在这三处位置都进筑了防御工事完备的堡寨。
这石堡寨本是西夏边关重镇龙州城,藏有大量的粮草,其位置也更靠近党项李氏的发家地宥州,不论是战略价值还是政治意义都极其重要,如今突然被宋军占据,西夏人直呼:「汉家直取我金窟窝!」
西夏立即从天都山调大军前来夺取石堡寨。
奈何,陶节夫事先准备充分,不但将堡寨修筑地极为坚固,还派出大将刘安丶杜大忠等人反击,成功击退了夏军。
而章更是瞅准了西夏调兵廊延路的时机,派大将折可适深入西夏灵州川一带大败夏军,斩获敌首五百馀级,掠夺牛羊七万多,收获颇丰。
这一战,宋军一度进军到了灵州城下。
按照章制定的计划,是想要乘看西夏主力被分散到了陇右都护府和廊延路的时机,联合环庆路的兵马乘虚而入,拿下西夏重镇灵州城的。
不想,折可适率领的泾原军击溃了西夏守军,但环庆路的兵马却放了折可适的鸽子,导致泾源军的孤军深入。
折可适无奈之下,只得撤军而还。
撤退时,折可适亲自留下断后,果然遇到了夏军的追击。
一通激战之下,宋军又大获全胜,虽然只得五百首级,却俘虏斩了数千人,
而且其中三分之一都是夏军的小首领。
从宋仁宗一朝到赵侯这一朝修筑了近百年的千里堡寨战线充分发挥了作用,
以至于,即使夏军能全民皆兵,连年入寇,也要被宋军的这东西线轮流进攻搞得顾此失彼。
此战过后,赵召折可适进京赴阙。
赵侯问折可适:「爱卿既已到灵州城下,为何不一举夺取灵州?」
折可适答:「得之易,守之难,当先侵弱其它,待我藩篱既固,然后可图。」
折可适的意思是,以他当时所统师的兵力,即使拿下了灵州,也肯定守不住,只有先剪除灵州周边的防御据点,再强化我方的实力后,才可以稳妥地拿下灵州。
赵候听完,感觉折可适表现得太好丶也太稳了,不愧是赵宋王朝目前数一数二的大将,要是历史上赵佶收复燕云十六州时,由折可适担任统帅,而不是由刘延庆担任统帅,结果肯定不一样。
赵候将折可适升任为节度观察留后,还把自己骑的一匹宝马良驹赏赐给了折可适,让他再接再砺,并说,等他下次再立大功,自己就升他为节度使。
折可适感激涕零,发誓一定报效皇恩!!!
当初,平夏城之战,看郭成和折可适所立之功,真的很难说,谁更大一些。
后来,章要为二人报功时,问他们谁该当首功?
两人都推荐对方,可见君子之风。
之后,赵侯登基称帝,因为郭婷的缘故,郭成一飞冲天,成了郭太尉,离开了前线,帮赵侯掌管天下禁军。
赵侯问郭成,前线将领谁可重用?
郭成给赵侯推荐了很多能征善战之将,像王厚丶王赡丶高永年丶种朴丶刘法等。
但郭成语气一转,认为最有统帅之风的便是折可适,若是赵宋王朝灭西夏,
可令折可适为前线统帅。
张纯也给了折可适很高的评价,认为当今世上最适合担任统帅的两员武将就是折可适和王厚。
张纯给赵侯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