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大人的事,小孩儿少打听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赵宋王朝北方的第二道防线。
    这套防御体系就是阻挡辽军南下的。
    奈何,自从《澶渊之盟》以来,辽宋两国已经有小一百年没发生过战争了,如今这套防御体系已经名存实亡。
    关键,《澶渊之盟》时期就已经证明过了,哪怕这套防御体系在,也无法阻止辽国铁骑快速南下,威胁赵宋王朝的都城安全。
    所以,不少宋臣听说,辽军要大举南下,顿时就慌了。
    更麻烦的是,夏军也在集结,似乎有跟辽军一块伐宋之意。
    这个时代,交通和通讯都极不便,兵力在不同战场间调动困难,如果同时与两国开战,军队需要分兵两处,使原本有限的兵力更加分散,在每个战场上都有可能因兵力不足而陷入劣势。
    而且,如果赵宋王朝与辽丶夏两国同时开战,还会使边境防线漏洞多,难以防守。
    另外,两个战场作战,武器丶粮草丶马匹等物资消耗都会加倍。
    这又涉及到了后勤保障问题。
    再有,因为这个时代运输技术落后,长途运输损耗大,如果两线作战,会使国家经济负担沉重。
    两线作战也会使补给线变长且易受攻击,一旦被切断,前线军队将陷入绝境。
    更麻烦的是,同时与两国作战会使自己处于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难以集中精力应对一方,还可能被敌人联合夹击。
    总之,同时跟辽丶夏两国开战,绝对不是聪明的选择,尤其是对于现在问题重重的赵宋王朝而言。
    可赵俣却选择听取章惇的建议,追封了王绍丶李宪等开疆的功臣,又进一步奖励了平夏城之战的功臣章楶丶郭成等人。
    接着,赵俣下圣旨,以章楶为帅,继续加强西北边防,修筑城寨,巩固对横山地区的控制,削弱西夏的军事威胁,同时秣兵历马,随时准备跟西夏开战。
    赵俣又钦点郭成为主将,声称自己将亲自担任统帅,开始向河北方向集结兵马,准备御驾亲征,用来回应辽国的耀兵。
    见赵俣采纳了章惇等新党强硬派的建议,摆出不惜同时跟辽丶夏两国开战的架势,以曾布为首的新党保守派和旧党全都坚决反对。
    韩忠彦说:「今河北军心已浮动,倘若辽军南下,交战必不可免。而辽军向来气焰嚣张,锋不可当,我军若出,望敌必溃,此兵家所忌。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曾布说:「京城乃天下之本,本既摇动,何以支撑天下乎?若辽军再兵临城下,我大宋二百年基业危矣。」
    最⊥新⊥小⊥说⊥在⊥⊥⊥首⊥发!
    章惇反驳道:「昔日,辽国拥百万之师,直抵澶渊,仰赖祖宗威灵,社稷之福,寇莱公坚持请求皇上御驾亲征。銮舆渡河,我军士气大振,敌将挞揽即被射杀,辽军士气大丧,遂遣使请和,河北得以收复。若辽军真敢南下,请陛下仿效真宗皇帝御驾亲征,必可再得百年天下太平。」
    蔡卞跟着一块反驳:「以和求和,不得其和;以战求和,方可得和。夫和者,非屈己以媚敌而致,乃恃武备之强,以战止战,使敌畏威而不敢犯,和自至焉。」
    赵俣坐在御座上,看着这些大臣争吵,无动于衷。
    并不是他们的主张,赵俣全都没看上。
    在赵俣看来,几位宰执中,蔡卞说得最有道理,一上来就求和,别说求不到和,就算能求到和,估计也是又得给辽丶夏两国增加岁币,丧权辱国不说,还将增加赵宋王朝的负担,所以必须先亮剑。
    当然,只是亮剑,能不打,肯定还是不打。
    没办法,虽然辽丶夏两国也是菜逼,但赵宋王朝的实际情况在这摆着,打起来,真是胜负难料。
    而且,赵俣觉得,要是给自己一二十年时间,不论是辽国,还是西夏,亦或是在东北蓄势待发的女真,包括还没有统一的蒙古,自己全都能把它们灭掉。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说赵俣心里已经打定主意,先猥琐发育几年,但表面上,自己必须强硬,绝不能让耶律洪基和李乾顺这两只纸老虎给唬住。
    为了彰显自己的强硬,赵俣让章惇东拼西凑,弄出来了两百万贯,其中一百万贯拨给西军,三十万贯拨给河北禁军,七十万贯拨给京畿禁军。
    另外,赵俣派张叔夜丶王禀去河北自古出强兵的相州等地招募敢勇,派宗泽丶何灌去陕西招募关中豪侠,招足一万精锐补充自己的亲军,把自己准备御驾亲征的戏演足。
    朝堂上,曾布和韩忠彦没能吵赢章惇和蔡卞。
    下朝后,曾布和韩忠彦又联袂跑到垂拱殿来见赵俣。
    曾布又矮又瘦,韩忠彦则高大伟岸,两人现在一个是尚书右丞,一个是尚书左丞,常常并立于廷下争论问题,由于他们外形长相反差很大,时人戏称他们是「龟鹤丞相」。
    两人在垂拱殿再次言辞激烈地跟赵俣阐述两线作战的危害,劝赵俣千万不能同时跟辽国和西夏开战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