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中郁结已久。
她想摆脱这令人室息的处境,却被封建伽锁牢牢困住,让她毫无反抗之力。
如今高丽灭亡,这些伽锁终于消失了。即便知道自己可能会进入赵侯后宫做玩物,她也觉得比独自守着空房要好。
听说赵候极好女色,子女已有数千人,她不仅不害怕,还有所期待。
后来完颜斡勒对她们说:「人当自靠,吾将携尔等入宋,此后命运,唯尔自取。」
王氏悄悄对好友长信宫主淑妃崔氏说:「今番无需再守寡矣。」
崔氏正处于震惊与彷得之中,听到这话不禁聘然接看,她看到王氏眼中没有丝毫悲伤,只有期待,虽想斥责她「何出此言」,但转念一想,王氏才十九岁,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怎麽可能甘心在清冷的高丽王宫中像行尸走肉一般活看,便也渐渐理解了她的想法。
而且,现在的形势很明显是,识时务,还能享受荣华富贵,要是不开眼,那下场可能不堪想像。
想到这些,崔氏转念又一想,自己也不过才二十五,而且是王侯的淑妃,父兄都是高丽名臣,年龄丶相貌丶身材丶地位丶家世都不差,也未尝没有得宠的机会。
崔氏又一想,『我毕竟是嫁过人丶生过儿子的,难保大宋皇帝陛下没有介怀,嗯—
我可以联合我崔氏之女一块伺候他,反正她们也要入宫,凭地时,我崔氏未必无复兴之机也....
另一艘宝船上,近百名仁川李氏之女坐在一起。
这些女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一漂亮。
不论老幼,她们多是美人,哪怕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也风韵犹存,眼角细纹里藏着岁月沉淀的温婉,不难看出她们年轻时,也曾风华绝代。
而且,她们不仅漂亮,还自幼便被精心培养,琴棋书画丶歌舞诗赋无一不精。
她们就是仁川李氏最大的底牌丶最大的筹码丶经久不衰的原因。
为首的五个女人中,有四个差不多可以算是这些仁川李氏之女中最漂亮的。
她们四个就是李资谦的四个女儿,也就是王侯的两个妃子和王楷的两个妃子。
其中,李资谦的二女儿高丽的顺德太后(曾经有一段时间,因王侯忌禅李资谦的权势,找了个由头将之降为顺德宫主,又娶了自己的堂妹文贞太后王氏,等王楷继位不久,又帮她恢复了王后之位,后跟文贞太后王氏一块升为高丽太后)。
李资谦的三女儿则曾是王楷的王后,后被完颜斡勒所取代。
至于另一个领头之女则是李资谦续弦的正妻拓氏,她是高丽权臣拓俊京的妹妹。
这些仁川李氏之女对于马上就要进入赵候的后宫,也是感到五味杂陈。
一方面,国破家亡的痛楚像针一样扎在每个仁川李氏之女心上。她们想起往日家族在高丽的赫赫声势一一家主李资谦曾权倾朝野,太后丶皇后都是他们家的人,出入皆有仪仗相随,府中宾客络绎不绝。可如今,高丽覆灭,全家被俘,曾经的尊贵成了过眼云烟,连祭祖的祠堂都不知是否还在?
有几个年轻些的李家之女,想起远在不知何处的亲人,指尖着衣角默默垂泪,怕人看见又赶紧抹掉泪痕,只敢在无人的角落偷偷硬咽。
另一方面,她们又忍不住盘算着进入赵侯后宫之后的光景,心里藏着为家族谋求出路的念头。
顺德太后指尖轻轻摩着袖口上绣旧的缠枝莲纹样,暗自思:「大宋皇帝既耽声色,又好纳诸邦宗女。我为高丽太后,身份固在,若得其一二垂青,便可于后宫立足。待他日觅得良机,为我李氏族人进言,纵不能全护,亦当保全些许血脉,或可使李氏于大宋复立根基。」
她身边的妹妹延德宫主,前王楷王后,也跟着点头,低声接话:「姐姐所言甚是。我等同入大宋皇帝陛下后宫,彼此相援,若能得陛下眷顾,我李氏或有复兴之机也。」
她又想起自己的那个小丈夫丶小外甥丶那个自己养大的小男人,暗想,『若有机会,我当将他救出来——
而那些为自己打算的仁川李氏之女,也都在想着她们到底如何表现,才能得到赵侯的喜爱。
至于拓氏,则看看舱外波澜不惊的海面,想起自己嫁入李家后虽享富贵,却因为老夫少妻而缺少了应有的夫妻生活,如今换个男人,自己能不能当一个真正的女人?
这些亡国之女的心思虽各不相同,但千里奔赴大宋,进入赵侯后宫,终究成了无法改变的定局。
几日后,高丽俘虏和财物尽数被押解到了大宋。
大宋方面举行了盛大的告庙典礼。
王楷也代表高丽,正式向赵侯献上了降书和国玺。
赵侯根据大臣的建议,将高丽除名,改为箕地,其北部地区改名汉四郡,即:乐浪郡丶玄郡丶真番郡丶临屯郡。使其彻底并入大宋的版图。
赵侯文下了三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