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霍海回霍府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乍一听是一个意思。
    但实际上,完全不是一回事。
    前者的意思是说,但凡不是孔夫子六艺说的东西,就不应该发展。
    这听起来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样,但实际上有很大不同。
    因为,政策是人定的,执行的时候一定会扩大化。
    六艺有什么?
    礼、乐、射、御、书、数。
    举个例子,周有五礼,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
    而过去这么久了,到了大汉朝,长者过生日,也会办宴会。
    按照前者的说法,那就不行!
    比如说,这里面只有射,没有砍,那将军就不应该砍人,只能射箭。
    比如,御,将军不应该骑马,只能驾车。
    这不神经病吗?
    就算是答应董仲舒,按照现在的汉礼固定下来,那都是不可能的。
    武帝又不是傻子,万一发明出比刀剑猛的武器怎么办?
    万一发展出比马快的坐骑怎么办?
    你不用,你的敌人可会用,比如匈奴就比汉先用钢刀!
    所以武帝是不可能答应前者的,而后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没什么要紧的了。
    他不限制将军究竟怎么杀敌,但限制将军如果要读书一定要读四书五经。
    以前将军读兵书就行了,以后还得读春秋。
    这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其实本质上,是董仲舒和刘彻的一次博弈。
    现如今能在大汉朝当官的都是什么人?要么是开国武勋的后裔,要么是朝中大臣的子弟,或者汉室宗亲,或者外戚。
    这种入仕的方式,叫做门荫。
    而现在,人才不够用,这个窗口必须要出现新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董仲舒给了两个方案,一个是太学,考试,考过了当官。
    一个是随便你怎么选,但必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也就是说,你得选儒生。
    刘彻总不能找个文盲来朝廷上班吧?
    其实什么科举出现有多大推动性并不恰当,前人想不到科举吗?
    不是,是时代不需要科举。
    董仲舒通过这个条件,把当官的路卡死了。
    你要么得读书,并且只能读儒家经典,才能当官。
    要么就是你战功你是勋贵之后。
    但勋贵之后就不读书了?
    等朝廷里读书人多了勋贵逃得过?
    所以董仲舒依靠这一套,把其他所有百家的路全部堵死了,把当官的机会,变成了儒家内部福利。
    董仲舒推测,就这一手,后世文人官员,会把自己和孔夫子摆在一起供着。
    自己地位比荀子孟子都牛皮!
    但,董仲舒的这一套,有一个巨大的缺点。
    那就是‘六艺之外’。
    万一,经过尝试,刘彻或者后面的皇帝发现,六艺之外的东西,对统治,比儒家更有用怎么办?
    有人用六艺之外的办法,代替了‘天人感应’‘人治德治’‘为贤是举’怎么办?!
    现在,一次尝试就来了。
    霍海,墨子传人,他来了。
    这意味着,战争又来了。
    学术之争,学术之战。
    董仲舒放下《墨经》看向石庆:“霍海下一次入宫是什么时候?”
    石庆:“两日后的上午。”
    董仲舒:“两日后的上午,老夫给太子讲儒。”
    ……
    霍海坐在马车上,两个门客赶车,两个门客跟在马车旁边。
    一路来到了霍府。
    霍去病作为顶级勋贵,外戚,又是实权派将军,青壮派代表,当然在长安拥有自己的将军府。
    但霍海可不会去将军府住着。
    因为将军府太小了,而且里面没人。
    坐在车前的门客小声:“二爷,咱们真的要招揽更多门客吗?”
    霍海点头:“当然。”
    之前那么多跟着霍家的门客,在茂陵,砍树的时候,全都跑光了,就留下了四个。
    四个人中,还有三个是只会砍人不认字的游侠。
    只有一个读过书的,还是个法家传人,也就是现在赶车的项绪。
    刚开始听到这个名字,霍海还问他是不是霸王后裔,然后才知道,霸王后裔早就改姓刘而且封爵了。
    不过现在手底下没人,霍海只能把项绪当大管家用:“那些跑路的人,我可不敢用。我要招揽我下任何命令,他们都会无条件执行的人。”
    “我需要的是能干事的门客,不是质疑我的门客。”
    项绪:“可是,将军现在不在,二爷不一定能调用太多钱粮。”
    “现在霍府的管家,可是大主母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