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新式教育(万更2/3)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刘彻其实并不是很喜欢吃甜的,刘彻是个彻头彻尾的肉食动物。
    但是今天这蛋糕吃的很开心,非常开心。
    以至于看到的人都认为刘彻非常喜欢吃蛋糕。
    奶油蛋糕这种食物的名声,不胫而走。
    甚至很多人花钱跟太子的侍卫公主的侍女打听奶油蛋糕是怎么做的。
    卫长公主早就让步羌跟其他所有侍女吩咐过了,公主府所有侍女都知道蛋糕怎么做,而有外人问起来,他们也直接把蛋糕怎么做的讲了出去。
    很快,长安城所有贵族都知道奶油蛋糕怎么做了。
    但问题是,白砂糖、淡奶油、琼脂粉怎么做?
    既然你们诚心诚意的问了,那牧场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花钱在牧场直营店去买。
    万年县。
    卢公意气风发。
    仅仅半年前,卢公还是个只会教书,别的什么都不会的教书先生,只有三两个学生,穷困潦倒,三年不见荤腥。
    半年过去后,卢公是长安境内最大的私塾的院长,学生上百人!
    这是何等夸张的规模?
    虽然距离孔子的弟子三千还差得远,但是在这个时代可了不得。
    “昔年成都文翁,创办文翁石室,风头一时无两,如今比之老夫,又如何?哈哈哈哈!”
    大约二十多年前,蜀郡循吏文翁上表要建立官学。
    所谓循吏,就是后世的青天大老爷的意思。
    成都本来就是汉五都之一,天府平原沃野千里,又是南方粮食产量极大,又没有南方其他地方多瘴气的毛病,所以人口多,物产丰富,生活富足。
    加上文翁的多年治理,扩建都江堰,还有缉拿盗匪等等举措,让蜀郡的人均富裕程度还超过京畿的长安和重商的洛阳。
    这么富裕,又没有项目花钱,多出来的钱粮怎么办?烂在仓库里?
    于是文翁就上表景帝,要建立官学,培养读书人。
    这也是全球历史上第一座非国家级官学,或者说人话就是全球第一所中学。
    依靠成都的繁荣,文翁石室的名声非常响亮,历史上就算到了东汉末三国时代,重新抓学问,都是选择在文翁石室先复学的。
    在这个时代,文翁石室的名声,文翁的名声也是很吓人的。
    要知道前几年长安建立太学设立五经博士授课时,从全国海选读书人。
    一共选了五十个博士弟子。
    结果怎么着?五十个人里面有十五个是文翁石室的学生。
    文翁石室一家,或者说文翁的弟子,就占据了整个太学百分之三十的名额!
    所以就算在长安,大家提起教育二字,也是首推文翁。
    而今天,卢公感觉,自己如果坚持下去,如此不出十年,必定超过文翁。
    首先长安是京城,而成都只是五都,是次一级的大城市。
    其次自己的学生人数,比石室人还多。
    只要时间长了,人才必然超过文翁石室。
    卢公满意的捋着胡须:“他文翁六十岁而闻名天下,我卢公,五十岁时未尝不行。”
    甚至于,如果长安县给的压力足够大,背后金主再多给点钱,自己这个卢公学堂的规模继续扩大,搞不好三五年就能超过文翁的成就!
    越想越开心的卢公哈哈大笑了起来。
    有人路过,看到卢公,疑惑:“怎么笑的这么开心?”
    卢公嘴角上翘:“我想到了开心的事情。”
    路人也是感叹:“是啊,长安学风蔚然,读书人后继有人啊,的确值得开心。”
    卢公哈哈大笑:“是吗,你也觉得?”
    路人:“是啊,长安县学风可谓是繁荣啊。”
    卢公没听见县字,以为说的是长安学风繁荣,于是又朗声笑了起来:“老夫的贡献不足挂齿不足挂齿,哈哈哈!”
    路人皱眉,心想: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在谦虚个屁啊?轮得到你谦虚?
    蛇精病。
    事实上,卢公的狂妄不是没有缘由的,按照逻辑讲,路人说的学风旺盛,那可不就是万年县这些学堂如今的模样么。
    按照十多年前的统计,当时全国人口差不多三千多万。
    到了现在,差不多四千万的样子。
    而全国识字并且能无障碍读《仓颉篇》之外的文章的人,差不多是四十万。
    也就是说,除了蒙学的学生,真正的读书人差不多四十万。
    其中虽然大部分是儒家在教学蒙学,但走黄老之学的法家的占据很大一部分。
    后续走儒家路子的,差不多是十五万人左右。
    也就是说,每一百个人,有一个读书人,每三百个人有一个儒家弟子。
    而万年县现在是什么情况?
    十万人口,因为是京城,北门外近郊,几乎家家良家子,所以认字率比全国平均高出许多,每一百个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