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章)以彼之道(本书月票活动开始啦)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农炮为啥叫加农炮?”
    霍海随口胡诌:“哦,加农炮,本来是加浓,但是火炮怎么能有水?就把三点水去掉了,留下了农人的农。”
    其实加农炮名字来源是因为铸铁加农石,而在国内,叫做红夷大炮,意思就是红毛夷人的大炮,现在没红夷当然叫不了红夷大炮。
    所以霍海也懒得取名字了,叫加长加粗炮,那在后世才是会被反复拉出来鞭尸,干脆就叫加农炮了。
    至于解释,就用加浓两个字,表明火药量加大,表明这种大炮的特点。
    不过,加农炮注定了只是个过渡。
    用撞击的方式,只能是初代舰炮。
    真牛批,还得看爆炸。
    但霍海之所以要告诉张道立加农炮而不是让他直接研究爆炸炮弹,就是怕他把自己也整封神了。
    人才难得,现在那些小字辈要有张道立的理论水准,如果靠自学和研究,至少要一年。
    而活着的张道立一年后可比现在厉害多了。
    所以,循序渐进,让他先搞出厉害的炮管,然后再慢慢进步吧。
    虽然红夷大炮经常炸膛,但红夷大炮什么材料,他们现在用的可是钢材,这样危险系数远比历史上制作红夷大炮安全。
    霍海还介绍了一些武器设想,张道立都一一的记载了下来。
    跟张道立谈完,霍海才起身:“不耽搁你们收拾东西了,准备出发吧。”
    张道立忍不住流泪:“副院长,此一去,可能一辈子都遇不上了。”
    霍海:“珍重吧。”
    一辈子遇不上?理论上的确,张道立在成都搞研究,等退休后就去三清山了。
    但……想得美。
    刘彻的意思,让天师封号像侯爵位置一样遗传,还不明白啥意思吗。
    给你后代好处,让你奉献自己啊。
    倒不是刘彻非要张道立死在研究线上。
    而是张道立带着最先进最厉害最恐怖的武器制造的配方,放他回去?
    不可能,未来张道立一定会被难住,而难住他的不是别的问题,而是帝国需要他继续教学生,脱离研究一线后,为教育一线做贡献。
    等年纪再大点,想要回去,也不可能回去了。
    或者,等那时候,新的前沿技术已经远超学校里掌握那些东西后,老教授老天师张道立就可以上山了。
    但,在成都或者长安住了一辈子已经年纪大到走不动路的张道立还会回去吗?
    甚至张道立的儿子会愿意回去吗?
    张道立现在还不知道,形容蜀郡有句话,叫做,少不入川老不出蜀。
    他儿子在这个地方长大,以后搞不好都不会走了。
    恐怕,还是只有创教人第三代才会回归三清山祖庭。
    这剧本,提前就写好了。
    不过,这好歹不是强迫的,而是一些小技巧引导的,如果换个地方比如宛城,距离三清山又近,未来张道立要跑路,还没理由能拦着。
    霍海辞别张道立后,来到了研究院最特殊的区域。
    此时,距离细菌项目研究已经两年了。
    大汉研究院已经搞出了无数震撼全长安全大汉的研究,搞出了大量划时代的产物。
    但是这个最早开始设立的研究项目,至今出产量不大。
    目前为止,细菌研究的助攻对象依旧是青霉素。
    但目前为止,项目还停留在培养的青霉素能杀死大量细菌,但青霉素无法提取阶段。
    青霉素的提取的确太费劲了。
    前世发现青霉素的人一开始压根就没想过提纯,这个东西直到十年后才引起了其他科学家的注意。
    因为是在二战之中,相关科技获得了绝对的资源倾斜,花了足足两年时间从世界各地的泥土中分离菌种,使青霉素的产量从每立方厘米2单位提高到了40单位。
    而那时候他们的科技明显比大汉目前高。
    不过好消息是,当时仅仅一年后,国内科学家就做出了浓度没那么高的青霉素。
    但这些都没法注射,只能擦拭使用。
    注射,可能会死人。
    目前整个青霉素研究,应该处在二战研究的第一年末到第二年初的阶段,还需要时间。
    好消息是,目前从其他方面抑制了细菌感染的问题。
    坏消息是,霍海知道,距离历史上大哥病逝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已经不足两年了。
    好消息是,现在霍去病似乎没有太多的理由要去草原上了。
    坏消息是,他有理由去岭南,岭南可能存在的细菌类流行病把草原上吊起来打。
    霍海看了研究日志,也就没有多说了。
    这,不是随便能搞出来的。
    倒是这个研究项目研究人数已经从几个人,变成了几百个人,目前青霉素没进展,但其他东西有进展。
    比如和落下闳合作搞显微镜,已经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