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人才流动起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能够跳脱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人和事。
    各种人和事,都是相互影响和依存。
    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是苏联最为鼎盛的时期。强大的苏联让大漂亮是夜不能寐,对于我们来讲,也是压力甚大。
    所以,就有了七十年代初,我们和大漂亮正式建交。
    改开之后,从西方大量的引进各种的技术和设备。
    这一时期,只要花钱,能够买到各种的技术。
    整个八十年代,大家的脑子里面根本就没有要搞自研技术什么的。
    有这个钱,去直接买技术和生产线,这不好吗?
    买回来就能开始进行生产。
    生产出来,就能卖。
    各种生产线,是引进了不少。
    这样的大规模技术引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面来讲压制了我们在技术自研上的投入,但的确快速提升了我们的工业技术水平。
    此时,我们的工业技术水平不敢说已经追上了世界最先进水平,但总体上来讲达到了欧美七十年代的水准还是有的。
    而随着苏联的衰弱,大漂亮现在已经转头来对付我们了。
    公历三月初,陈元庆坐在自己的新办公室内翻看报纸。
    陈元庆的办公室在三楼,面积自然是不小。
    分为三个部分。
    会客区、办公区和休息区。
    会客区就不用说了,布置得有沙发和茶几,有客人来的话,一起坐着喝茶谈话。
    办公区就是书柜、办公桌和椅子。
    在办公室里面,像是什么“上善若水”、“天道酬勤”之类的字画陈元庆可是并没有挂。
    他也没有说要装什么文化人,在桌上摆放笔墨纸砚,在书架上面放上各种古典文学之类的书。
    办公室里面天天的各种事,那有心情看书。
    上班看杂书,就是在摸鱼。
    陈元庆看报纸,只看重要的新闻,家长里短的新闻,他肯定是不看的。
    现在这些,算个什么啊!
    以后,还能有更加劲爆的。
    目光落在一个新闻上面,是政务院转批的一份报告。
    1988年初的全国高教工作会议和1988年十一月份的教委全委会讨论形成了一份《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报告》并上报。
    这份报告,现在被批准了。
    现在实行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是两种: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指令性计划不用说,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包分配。
    而指导性计划就是企业到学校和学生见面招人,确定了,然后上报。
    而新的分配制度是“双向选择”。
    双向选择就是由学生先找合适的用人单位接收,如果找不到的话,愿意接受学校分配的,高校仍然负责给毕业生落实用人单位、安排工作。
    直到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完全自主择业,高校只负责学生的教育,提供就业指导,不负责解决工作问题。
    从包分配到自主择业,中间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时间。
    改革都是一步步的来,没有什么一步到位,都是在遇到问题了,去进行调整。
    谁都跟陈元庆一样,开了未来的天眼?
    今天是大概可以推测明天,但没有真正经历,怎么就敢说明天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陈元庆向着外间喊道:“赵红霞,进来下。”
    平日里,陈元庆得要有一个使唤的人,所以项娜就给他安排了一个人。
    个子倒是不高,属于川渝这边正常女生的个子。
    一米五九,穿上鞋倒是能够有一米六出头。
    皮肤白皙,面容精致,身形比例很好。
    文秘专业毕业。
    赵红霞算是文秘专业的头几批学校,因为这个专业在八十年代初才是开始进行设置。
    赵红霞:“老板!”
    “去通知项总和人事部周总过来开会。”
    赵红霞答应一声,马上就去通知了。
    不一阵,项娜和周末才就过来了。
    陈元庆:“报纸上,关于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新闻,都看到了吧?”
    项娜拿起茶几上的报纸,快速看了一番,然后递给周末才。
    “接下来,北辰工业将会继续的加大在技术研发的投入。”
    “我们的目标很一直都是很明确,第一才是我们的追求。”
    对于国人来讲,不拿第一,就是废!
    这股子的心气在,也就要求,必须得要不断进步,直到拿下第一。
    成为了某个行业的第一之后,大家就会去重新审视自身,反正就是吹毛求疵。
    这样子挺好的!
    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永不停歇!
    “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技术。在国内,我们北辰工业可以说没有一个对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