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我记得每一个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黄震还在错愕当中,周仪便已经招手喊门框背后的稚童黄纯过来。
    黄纯虽然害怕周仪,但新衣、新鞋的吸引力,还是让他难以拒绝。
    少年怯生生地走到了周仪面前,周仪麻溜地将新衣展开,帮着少年穿上。
    随即又帮孩子换上新鞋。
    “稍大了一点,不过没关系,可以穿好几年。”
    “好了,现在去跟你的同伴玩耍去吧。”
    周仪拍了拍少年的肩膀。
    少年人的眼神,重新焕发出光彩,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兴奋起来,他看向父亲黄震。
    黄震此时的内心极为复杂,他一介屯田客,身份低微,而国相不仅没有看低于他,反而......
    如此待遇,这个汉子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国相,黄震......”
    黄震正欲说话,周仪却笑道:“好了,收拾一下,准备到营地里参与正旦宴会。”
    “记得带上妻儿。”
    说完之后,周仪又再次转身看向少年黄纯,说道:“去玩吧。”
    少年这次再也忍不住,撒腿狂奔,一溜烟的功夫就跑远了。
    除了黄震门口之外,其余屯田客百夫长家门之外,也频频出现了周仪的身影。
    经过了硕鼠和飞鹰的调查,借助昨日的除夕宴会,周仪已经大致知道这批百夫长目前所遇到的问题。
    他直接对症下药。
    缺衣缺鞋的赠衣赠鞋,缺粮少食的送粮送食。
    还有一个百夫长潘进比较特殊。
    潘进是荆北人,家里本身有几亩薄田耕种,后来因为战争被征调劳役,导致家里劳动力不足,田地荒芜,缴纳不上田税而破产。
    期间为了一家老小的生存,潘进辗转流落到荆南地区,他借了故友一笔钱。
    成为临湘屯田客之后,潘进缩衣节食,只为了偿还这笔债务。
    前段时间故友也急需用钱,潘进在营地里借了好久,都没能凑足。
    周仪得知后,私掏腰包,递给潘进一袋子钱。
    “你先还给故友,本相的钱,什么时候还都不迟。”
    对此,潘进感恩戴德,正要说愿为国相效死的话。
    “就当是这个世道欠你的吧。”
    周仪笑道。
    敦厚的潘进拉着自己的父亲、妻儿老小,一齐向周仪行了大礼。
    周仪坦然接受,还叮嘱潘进:“等下记得参与正旦宴席,带上他们。”
    他指着潘进的妻儿。
    “唯。”
    潘进拱手,暗暗抹了抹自己的眼角。
    另一户百夫长李容家中。
    周仪笑问对方:“怎不见狗儿?”
    这段时间以来,周仪有空的时候,都会教导屯田客家中的小孩读书识字。
    其中有几个天资聪慧的小孩,让周仪印象极深。
    李容的儿子李狗就是其中之一。
    战乱年代,底层百姓家里很多小孩的名字都是贱名,猫、狗、鼠、牛等,贱名配贱命,好养活。
    “国相稍等。”
    李容吩咐了自己的妻子几句,其妻外出寻人。
    不一会儿,在外面玩耍的少年李狗就回到了家中。
    周仪现场考察了李狗的功课,这少年始终从容镇定地背诵着刚学习的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不仅能背,还能一笔一划在泥沙地上写出来。
    周仪很欣赏少年李狗,他向李容征询了意见,打算给李狗改个名字。
    李容诚惶诚恐的同时,出言说贱名好养活,但周仪对李容一家有恩,李容也不好拒绝。
    于是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法子。
    “请国相为我儿取双名。”
    李容拱手道。
    这年代一般是一姓一名,双名相对来说,亦是贱名。
    周仪看了看固执的李容,暗暗叹息。
    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很难,可顺着一个人的观念却很容易。
    “就叫李不惟吧。”
    周仪沉吟道。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对不住了,苏轼。
    “往后狗儿可为乳名,大名当是不惟。”
    周仪欣慰地看着改名后的李不惟。
    “狗儿,还不快谢过国相?”
    李容赶紧催促着小儿李不惟向周仪谢恩。
    “李...李不惟谢过国相赐名之恩。”
    李不惟的表现还算不错,周仪又赠了他一首诗。
    劝学,三国·周仪,毕竟是读书人的事。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从李容家里出来后,周仪又在其他百夫长家中转悠了一圈。
    及至嘉禾三年正旦中午,基本上都拜访了一圈,周仪对众人施以亲切问候。
    他关心众人家里的情况,窗户漏风、门框破损、灶台坍塌等问题,周仪都喊人过来帮忙修缮。
    以至于这一日,成为了这批屯田客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日子。
    “国相不以我等身份卑微,屈身进屋,谈笑自若。”
    “急我等所急,解我等所虑。”
    “君以国士待我,我等必以死士报之。”
    中午正旦宴席上,屯田客代表们领着妻儿,出现在席位之间,他们看着人群中那道伟岸而又濯濯生辉的身影,暗暗发誓。
    来日北上武昌,参与战事,于混乱的战场上,必将以命相护于国相,以报今日之恩。
    这场宴席从中午时分,持续到正旦当晚深夜,才渐渐散去。
    周仪喊来所有百夫长,分给他们每人一个布袋。
    众人摊开布袋一看,里面是一个个红纸包成的纸包,用米糊封口。
    “这是正旦红包,你们拿回去给各部人员,讨个彩头。”
    周仪笑着吩咐。
    一个百夫长管理着一百个屯田客,周仪用一个钱币包了一个红包。
    钱不多,胜在心意。
    今日宴会,那些普通屯田客参与不了,但周仪没有忘记他们。
    “唯。”
    众人心思重重地拿过了袋子,各自谢过周仪后,便返回营地里。
    他们将手中的红包,一一分发下去。
    “国相未曾忽视我们。”
    “他记得每一个人!”
    每一个红包上,都写着一个名字。
    三千多个名字,都是周仪亲手写上去的,笔走龙蛇,磅礴大气。
    至此,这三千多名青壮屯田客,尽数成为了周仪麾下最忠实的追随者。
    唯周仪马首是瞻,甘愿为其赴死,绝无二话。
    正月初五,周仪将步鸢带来的那枚号令屯田客的手令郑重放在了一个箱子里。
    “从今往后,仪再也不需要这枚手令了。”
    少顷,周仪吩咐张五,去城外把黄震、李容、潘进喊到临湘府衙,他有任务交给这三名百夫长......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