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是不是太过激了,这样做了,文官不更仇视我们吗?”
“就算新的军制通过了,以后也有很多事情是要文官配合才能做好的,把他们都得罪死了,以后打仗的时候,他们稍微使点绊子,我们就很有可能大败亏输。”
贾琮继续摇头道:“难道你们妥协了,文官们就不仇视你们了?难道你们妥协了,那些文官在你们打仗时,就不给你们使绊子了?”
“据我所知,前明抵抗北虏,生死攸关的时候,军费都还有三成的漂没,闯王攻破京城的时候,甚至搜出了超过七千万两的财物。”
“所以你觉得妥协了,他们要的会变少吗?我想只会更多吧?你要明白,文武对立,是很难靠妥协解决的,妥协的前提是你们能斗得过他们。”
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是这个时代整体体制的问题,整个国家的运转,其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皇权。
再加上政治体制构建的不合理,导致文武之间,天然的出现对立。
在这样的体制下,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是基本不可能的,毕竟无论文武,都想得到更多的权利和利益。
再加上皇帝为了维持统治,还喜欢玩分化、平衡,也让政治斗争愈加激烈。
所以贾琮就想让文武以及皇帝,进行一个再平衡,先把文官打疼,让他们愿意坐下来好好谈,再拿出镜子,让他们知道他们身上的隐患。
这样的情况下,想来他们就能稍微团结一些,从而能一起发力,帮贾琮改天换地。
所以贾琮根本不可能让武勋集团现在就和文官集团妥协,那是必须斗上一斗的。
听了贾琮的话,贾赦不由得问道:“为何那些文官如此敌视我等武勋?没有我们说不得明天鞑靼、北虏等外敌就会打进来,对于那些文官来说,也没好处吧?”
贾琮摇头道:“非是敌视,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嫉妒吧,武勋与国同休,只要还没有除爵,就能一代代的享受下去。”
“如我们贾家,老太爷是镇国公,太爷是辅国公,你是一等将军,琏二哥最少也能混个三品的三等将军。”
“而文官,多是寒窗苦读十几载,才能当个七品小官,然后苦熬二三十年,才能达到武勋的起点,你说他们嫉不嫉妒?”
“再加上多数人参加科举,都是为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自然也就更加嫉妒武勋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一颗为国为民之心的,你不也是一样?”
虽然武勋升官很难,特别是贾赦这样的,没有军功一辈子都会是一等将军,但一等将军的品级高啊。
品级高就代表着俸禄高,本朝为了防止出现前明当官都养不起家人,从而不得不贪污的情况,给官员的福利可是很高的。
就如贾赦,其实俸禄每年才一百八十两,再加上禄米等物资,算下来一年只有三四百两银子而已。
但其他福利高啊,所有福利算下来,每个月都有一千多两的银子,一年下来,就是一万多两。
都不用说贾赦,就说贾政,他虽然读书了,但没有参加科举,一个蒙荫就是工部的六品主事了。
就这个官职,进士都得几年才能升上去,而且俸禄也不低,所有福利全部算下来,一年也有一千多两银子。
就这样的福利待遇,你说那些通过科举的官员,嫉不嫉妒?他们十几二十年的寒窗苦读,经过层层筛选,出来才是一个七品小官,一年俸禄比贾政都还少百十两。
想和贾政拿同样的俸禄,除了少数入了皇帝眼的人之外,其他人最少都得三五年后才可以。
如果和贾赦相比,那就更没法比了,那需要一个人有足够的运气加上足够的才华,才能用三四十年的时间,达到贾赦的高度,而能达到这样高度的人,也只是寥寥几位。
这样的情况下,那些文官怎么可能不嫉妒呢?再加上皇帝挑拨,没打起来都算好的了。
贾赦听后尴尬一笑,经过贾琮的解释,他也算是明白了其中的原由,但是知道也就知道了,想让他放弃现有的好生活,那是不可能的。
他一个纨绔出身,本来就看不上读书人,又怎么可能会为了读书人改变现状呢?
更何况,那些读书人,真正干净的也没有多少,前面不想冲突,只是因为不想给自己惹麻烦罢了。
现在知道了原委,知道冲突不可避免,自然是想着怎么对付那些文官了。
是以贾赦问道:“那什么时候把镜子送进宫去?现在这样下去,我们可能会越来越麻烦。”
贾琮说道:“我估计老太爷应该已经联系过先皇了,最迟今晚,镜子应该就会被送到太庙。为了功德,他们可比你们上心多了,当今明天应该就会改变态度了。”
贾赦闻言说道:“你是说,今晚当今就会照到镜子,那还要弹劾那些文官吗?”
贾琮说道:“当然要弹劾,那些罪大恶极的官员,不是出了今天的事情,也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