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还能存在下去?
贾琮甚至都敢肯定,贾家之所以最后入不敷出,很大的原因可能就是那些农庄必须将所有产出拿出来,供养农庄里的人。贾琮也是暗自摇头,没有到农庄进行实地调查,他还是把问题想简单了啊,他本以为将那些蛀虫都灭了,就能拯救贾家的经济,但现实却是不可能。
十几年后,最少三十万张嘴需要养活,贾家就算是家大业大,也是养不起的。贾赦听到这里,也是心中一凛,通过贾琮的提醒,他也对田庄的人口情况有了大致的概念,顿时就是冷汗直冒,人真的太多了。
最近他可是和宁荣二公恶补了军事知识,对于这么多人需要多少粮食,那可是太清楚不过了。
这时贾赦声音都有点颤抖的说道:“这该如何是好,我们贾家的庄子,可养不活那么多人啊。就只是熬到下一代出生,我们就必须买来一倍以上的土地,但下下一代又该怎么办?”
显然贾赦是没有好办法的,除非大规模的买地,上十倍的买地,才能缓解这个情况。但这也仅仅只是缓解,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以及天灾的情况下,十倍的土地,最多三四十年,也就不够了,毕竟人口增长,那是会越来越快的。
然而贾家有可能买十倍乃至于更多的土地吗?显然不可能,贾琮虽然不知道贾家具体有多少土地,但想来已经接近十万亩了,十倍的话,就是一百万亩。这些土地上难道都没有人吗?显然不可能,所以买地最多只是饮鸩止渴,而且贾家也没那资金。
贾琮叹了口气说道:“恐怕我们真的要尽快推进工业化了,而且是越快越好。不然就只能对外扩张,然后进行人口大迁徙,但是人口大迁徙,做起来可不容易。”
历史上有很多次人口大迁徙,但哪一次不是闹得民怨四起?所以贾琮是不想搞什么人口大迁徙的,就算是大迁徙,那也必须是让人们自觉的大迁徙,用利益引导才是最好的办法。
不然每一次迁徙,都只会是一部血泪史,毕竟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太差了,从京城到金陵,算是这个时代交通条件最好的线路了,都要一个月。
那么如果是去新开拓的疆土呢?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什么问题都有可能发生,说不定出发时一百人,到达的不足一半。
不过贾赦闻言倒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赶忙说道:“人口迁徙不妥,故土难离啊,咱们做了也只会留下骂名,所以不能做,不过你说的那个工业化,真的有用?”
贾琮点了点头说道:“现在能够帮助贾家的,还真的只有工业化了,必须将大量的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我本来只是想着用这个方法改变大量人口的命运,从而对抗世界背后的势力,没想到现在却成了救命稻草,真的是天命如此啊。”
贾赦接着问道:“听你说了很多次工业化了,你说的那个工业化究竟是什么?”
贾琮想了想说道:“这个不太好定义,你只需要知道,工业化就是用大量的机械辅以人工,从而实现各种物品产量的大幅度提升,同时还能降低成本。这样就等于说,一个人一天干的活,可以相当于以前很多天,这样就能养活更多人了。”
听了贾琮的解释,贾赦更疑惑了,毕竟贾琮只说了一天能干很多天的活,并没有说该怎么解决粮食的问题,更没有说干的活能得到什么结果。
是以贾赦问道:“就算能干更多的活了,我们也没有那么多地给他们种啊,没有那么多地,又哪有那么多的粮食,又怎么可能养活那么多人?总不可能靠买吧?咱们的庄子都多了那么多人口,其他地方的人口肯定也是大幅度提升的,那时候,恐怕就不是我们一家缺粮食了,又到哪买粮?”
“更何况,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银子买粮食啊,几十万人,每人每年最少都得三四石粮食,也就是说每人每年要花几两银子,那总数就要到百万两银子了。现在府里虽然有了四五百万两银子,那也撑不了几年啊。”
看着疑惑的贾赦,贾琮笑道:“这倒是不难,土地是没有增加,但我们可以增加土地的产量啊。今天我看了麦子的情况,现在亩产才二百来斤,你知道为什么产量这么少吗?”贾赦哪懂这个啊,他根本就没有种过地,直接摇头表示不知道。
贾琮接着解释道:“原因其实很简单,不过是肥料不足而已,一亩地能种多少种子,其实和田地的肥力是有关系的。就如现在一亩地只能播六斤麦种,但实际上一亩地最少也能播二十斤麦种的,多的话甚至可以到三十斤以上。这样一亩地就最少能有六七百斤的产量了,所以只要有更多的肥料,就能种出更多的粮食。”
贾赦听后颇为疑惑,不由得问道:“如果真的有足够的肥料,他们不可能不用吧?他们之所以没有用,应该就是现在肥料不足吧,所以才只能播六斤麦种的吧。那么你想播二十斤以上的种子,肥料哪来?总不可能凭空变出大量的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