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打印大业。就这样,又忙了半个来月,贾琮终于将书本、图纸打印的差不多了,而且还做了分类与装订。
找到贾赦,贾琮说道:“前面说的工厂的设计以及说明内容,我已经打印了出来,一共两份。一份留在贾家,作为贾家族学将来教学和学习的资料,一份交给皇帝,你看看什么时候献上去比较好?”
贾赦闻言说道:“在哪呢?我先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内容,要那么多纸张。”
贾琮笑笑就将两个储物袋给了贾赦,然后说道:“都在这两个储物袋里了。”
贾赦接过之后,就滴血认主然后检查起来,只是检查之后,贾赦有些茫然了,无他,根本看不懂,或者说,能看懂的内容不多。翻了翻之后,贾赦说道:“这里面写的都是什么啊?你不是说工厂的图纸以及说明吗?为何我完全看不懂?”
贾琮解释道:“你从中间翻,当然看不懂了,想要完全看懂,你需要从开头看。你不会以为,那些工厂靠着你以前学的那些知识,就能办起来吧?那完全就是另一回事。”
“当然了,如果只是弄简单的水泥工坊,倒是简单,我在那些书中,单独编写了一本说明简易水泥工坊的书,按那本书就能建设一个简单的水泥作坊了。”
贾赦闻言,赶忙开始翻找,果然很快,他就找到了一本简易水泥工坊的书。贾赦翻开一看,就找到了他能看懂的水泥制作方法,无非就是选什么矿石,然后磨粉、煅烧、再磨粉等,使用的工具也很简单,就是比较常见的那些工具。
只是翻完之后,贾赦感觉有点紧张过头了,原因无他,这种工坊产量实在太低了。现在贾家的水泥厂,产量还是很大的,贾琮虽然只设计了一套设备,但如果满负荷运转的话,一年也能有一二百万石的产量,也就是年产十万吨左右。
现在只是试运行,并没有满负荷运转,特别是水泥窑,根本没有连轴转。当然如果想要扩大规模,也很简单,只需要贾琮多弄几条生产线,多建一个水泥窑就可以了。而贾琮给的简易水泥厂,年产量才多少呢?不过区区几万石而已,也就是年产几千吨的样子。
是不是感觉很小,但不依靠工业的力量,想要实现这样的产量也不容易。贾家的水泥厂,不过几百人,而贾琮给出的简易水泥厂,需要的工人却是十倍都不止的。从开矿到运输,从运输到选矿,再到破碎磨粉,以及混合烧制再磨粉等,需要的人工真的太多了。
没办法,简易水泥厂,有太多的工作,需要人工完成搬运,不像贾家的水泥厂,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靠机械完成的。之所以要几百人,那完全是因为贾琮没有搞自动化而已,毕竟这个时代并不具备搞自动化的条件。
看贾赦翻完,贾琮说道:“这回放心了吧?没有我们的机械,工坊只能这样。”
贾赦虽然放心了,但还是问道:“你不是已经将工坊的一切,都打印出来了吗?有这些书本以及图纸,难道他们就没有可能建设起来和我们一样的水泥厂吗?”
贾琮摇头道:“哪有那么容易,就算我给他们提供全部资料,皇帝以及朝中文武全都鼎力支持,想要达到我们水泥厂的程度,估计也需要五十年以上的时间。”
贾赦听后不敢相信的道:“怎么可能要那么久?你不是已经给了全套资料吗?”
贾琮说道:“这就是给全套资料后需要的时间,如果不给资料,想要达到我建设的工厂那种程度,需要二百年,这个时间还是皇帝与满朝文武支持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皇帝和满朝文武支持,且没有外人带入的话,三百年都有可能达不到。”
按照自然发展规律,想要建成贾琮建设的这么先进的水泥工厂,多了不敢说,最少需要到二十世纪中叶。而这个时代,根据贾琮的计算,应该是十八世纪三十年代,距离二十世纪中叶,可不是需要两百年吗?
这个工厂与二十一世纪的水泥工厂唯一的差别,就在于二十一世纪的工厂,已经开始实现自动化,而他在用人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贾琮想要炼制计算机太麻烦了,同时他也不可能将法器拿出来用。
所以工厂里根本没有自动化,所有生产线都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而这些当然不是贾赦能够想象的,现在他只知道,那几家工厂的生意这下子稳了。
是以贾赦说道:“这样的话,那我明天就去找诸位勋贵商量一下,然后就递折子。估计最快的话,四五天后皇上就应该会召见,那时候就能将这些献上去了。”
贾琮点点头说道:“可以,尽可能的多拉些勋贵也好,有他们支持,以后咱们工厂的诸多产品,也能更好卖了。不过这次你去之后,需要问问皇帝,采盐的问题,都已经这么久了,皇帝可还没有定论呢。”
“当然如果皇帝执意不许我们插手平阳府的盐湖,就让他允许我们在海边盐场插一手吧,其实芦台场也挺好的。那里距离京城其实更近,而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