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诸方算计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皇帝这么一说,不仅是皇帝觉得奇怪了,就是今天来的武勋都感觉奇怪了。要知道以往只要武勋想要做什么,文官都是要反对的,而现在贾琮要做的,几乎就是要动摇国本的事情。
    盐铁专营,可不是说着玩的,朝廷一直都在打击私盐,逮到了那就是杀头的大罪。就是铁放的稍微宽一些,但民间也没有特别大的炼铁厂,多是一些铁匠铺,买的也是朝廷的铁,就是一些有关系的,也就弄些土高炉。
    这些高炉,产出的铁质量一般都很差,也就是用来做农具还可以,做武器肯定不行。这样的情况下,突然来了一个要建设大型钢铁厂的武勋,文官居然没反对,这很不正常。
    不过皇帝已经问话了,一众文官也不好不回话了,是以就见内阁首辅李阁老行礼道:“回皇上,臣等以为,兹事体大,不好妄下结论,最好押后再议。毕竟此事关乎朝廷大计,如果影响了朝廷税赋,致使税赋大减,那可就不好了。”
    这时户部尚书田文镜也说道:“皇上,李阁老所言甚是,今年虽然国库入账颇丰,但支出也大啊,现在国库已经只有一千多万两白银了。虽然秋税还没有完全押解进京,但来年的支出也要大涨的,江南省可还等着银子治理水患呢。不过贾大人既然能够拿出那么多银子建设钢铁厂,为什么不能将国库欠银给还了呢?”
    皇帝一听心里一动,立即问道:“噢,荣国府竟然还欠了国库的银子,有多少?”
    田文镜赶忙回道:“回陛下,荣国府在先皇三十八年,也就是三十四年前,从国库借了八十万两银子,想来贾大人家大业大,肯定能将这欠银给还了,对吧?”
    贾赦一听,哪还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贾史王薛再加上一个甄家,他们五家一起,一共接待了六次先皇。而接待的时候,谁是主家,谁就多花钱,其他几家则是出力。其中贾家接待一次,王家一次,甄家四次,这八十万两,就是当年接待先皇欠的。
    其实他们欠的远不止这些,不过大头算在了甄家身上,毕竟甄家接待了四次,这可是极度长脸的大事,所以他们欠的最多,不下三百万两。当然宁国府欠的也有,毕竟接待皇帝,是荣宁二府一起,怎么可能只让荣府出呢?所以算上甄家、王家,他们三家一共就欠了四百多万两白银。
    只是这银子怎么用的,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先皇也没有想过要让他们几家还。但现在田文镜说了出来,贾赦还真不好说不欠国库的银子,毕竟当年欠条白纸黑字可是写的明明白白。
    不过这钱可不好还,贾家如果还了,那其他几家还不还?比如甄家,他们可是欠了三百多万两,他们虽然家大业大,但拿出三百多万两,也是要伤筋动骨的。也就王家好些,当年他们负责管理各国进贡朝贺事宜,与海外有着贸易往来,家里根本不缺银子。
    不过为了不那么特立独行,所以从国库也借了一笔银子,只是没有贾家那么多。当然这是四大家族和甄家,他们是接待先皇花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家族,也因为各种原因向国库借了银子。只是这个银子可不好还,谁先还必然是要犯了众怒的,贾赦这会也有点骑虎难下的感觉了。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那是必须说点什么的,看了看一众勋贵,他们都是低头不语,显然都不想为这事出头,无他好说不好听啊。贾赦想了想,对着皇帝行了一礼,然后说道:“但凭皇上做主。”
    这个时候贾赦还能怎么说?直接说那是花在先皇身上的吗?显然不能,因为那是在打皇帝的脸,所以他只能取巧,直接说但凭皇上做主了。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反正贾家现在不缺银子,如果皇帝真的不顾脸面,非得让贾家还钱,那么贾家还了就是。
    只是这样一来,皇帝就是刻薄寡恩之人了,毕竟谁都知道贾家的银子是怎么欠的。而且这次还了银子,其他人也不好说贾家什么,毕竟这可是皇帝亲自要的,不给面子行吗?
    皇帝的政治智慧可比贾赦要高的多,哪里不明白贾赦的意思,不过看了看贾赦,又看了看一众低着头的勋贵,以及那些仿佛事不关己的文官。皇帝心里那是膈应的不得了,一方面是因为文官,毕竟欠国库银子最多的,就是勋贵以及皇亲国戚,文官在这里提出来,不就是让他和勋贵对着干吗?
    另一方面就是勋贵,整天不让他省心,如果勋贵们不欠银子,他也不用为难了。不过这时他这个皇帝也不能怂啊,毕竟这件事已经被提出来了,如果不让贾赦还,那么以后国库还不成了这些官员和勋贵的银库了?
    想了想,皇帝也发了狠,毕竟那可是一大笔银子,总数有一千多万两,一旦全部归还,可以做不少事了。就听皇帝说道:“竟然欠了这么多年,今年贾家收入可不少,贾卿就还了吧。”
    皇帝说的话虽然不怎么强横,但贾赦明白,这钱恐怕必须还了,是以说道:“臣遵旨,不过请皇上宽限几日,八十万两不是小数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