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袁氏之谋,代汉者,当涂高!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随着益州的沦陷,三国鼎立的局面进一步瓦解。陈安班师回朝后,立即着手处理善后事宜。他颁布了一系列安抚政策,减轻百姓负担,恢复生产秩序。同时,他还大力提拔当地贤能之士,充实官府机构,巩固统治基础。
    然而,正当陈安沉浸在胜利喜悦之中时,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来??东吴孙权突然撕毁盟约,率领十万大军渡江而来!
    原来,孙权一直密切关注着汉军与刘备之间的战争。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趁汉军元气大伤之际夺取更多土地。于是,他果断发动全面进攻,企图一举吞并汉朝疆域。
    陈安心头一紧,迅速召集众将开会商讨对策。会上,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有人主张立即迎战,有人建议先行防御,还有人提议寻求与孙权谈判的可能性。
    经过反复权衡利弊,陈安最终决定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他命令张飞镇守长江北岸,严防敌军登陆;同时派遣关羽率军沿江巡逻,随时准备支援前线。自己则亲率主力驻扎在核心地带,形成一道坚固防线。
    与此同时,陈安派出多名使者前往江东,试图通过外交途径化解冲突。然而,孙权态度强硬,拒绝任何形式的妥协。他明确表示,除非汉军主动割让大片领土,否则战争不会停止。
    面对这种局面,陈安心知肚明,和平解决已无可能。他毅然决然地下达了全面动员令,号召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入侵。
    一场新的大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汉军依托坚固堡垒和熟悉地形的优势,成功抵挡住了东吴军队一次又一次猛烈冲锋。而陈安则不断调整部署,灵活运用各种战术,使得敌军始终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随着时间推移,东吴军队粮草供应逐渐出现问题,士气也开始低落。陈安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命令全军发起总攻。在雷霆万钧般的攻势下,东吴军队节节败退,最终被迫撤回江东。
    历经数年苦战,陈安终于实现了汉朝复兴的伟大梦想。他站在皇宫高台上,俯瞰着这座繁华都市,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一切成就离不开全体将士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无数普通百姓的支持。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陈安宣布设立“汉兴节”,每年定期举行庆祝活动。他还特别强调,今后汉朝将继续推行开明政策,鼓励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交流,努力打造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社会。
    从此以后,汉朝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黄金时代。陈安的名字也被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人物。
    陈安的目光中透着坚定,他缓缓开口道:“诸位将士听令,如今曹操已败,天下三分之势渐成。然刘备与孙权皆非善类,我等不可掉以轻心。当此之时,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为汉朝复兴铺平道路。”
    大殿内气氛肃穆,众将屏息聆听。陈安心念一转,看向诸葛亮:“孔明,你素来足智多谋,可否为朕分析当前局势,并提出应对之策?”
    诸葛亮微微一笑,起身拱手道:“主公英明。依臣之见,目前刘备盘踞益州,占据地利;孙权坐拥江东,水军强大。若要彻底统一中原,必须先分化瓦解他们之间的联盟,再逐一击破。”
    “哦?”陈安双眉微挑,“请详细说来。”
    诸葛亮从容答道:“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外交手段离间刘备与孙权的关系。例如,我们可以主动示好于孙权,承诺给予更多贸易利益,同时暗中挑拨孙权对刘备的猜忌。如此一来,他们内部必然产生矛盾,难以联手对抗我军。”
    陈安点头称是:“不错,但仅凭外交恐怕不足以完全制胜。云长、翼德,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关羽站出身形魁梧,抱拳说道:“主公,末将认为,单靠计谋虽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依靠武力才能解决问题。建议派遣精锐部队潜入益州边境,寻找机会打击刘备势力,削弱其军事力量。”
    张飞亦附和道:“大哥说得对!那刘玄德看似仁义,实则虚伪至极。咱们何不趁他立足未稳之际,直捣黄龙,一举拿下益州?”
    陈安沉吟片刻,目光扫过众人:“二位将军言之有理,不过贸然进攻并非上策。毕竟益州地形险峻,易守难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最佳时机。”
    接着,他转向赵云:“子龙,你负责荆州防线,务必确保该地区安全无虞。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情况,立刻上报。另外,派遣斥候深入敌后,刺探刘备军队调动情报。”
    赵云恭敬领命:“属下明白,请主公放心。”
    会议结束后,陈安独自回到书房,继续研究地图。他注意到,益州北面群山环绕,唯有几条狭窄通道可供通行。要想成功攻占益州,必须找到一条秘密路径绕过这些天险。
    恰在此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来,呈上一封密信。陈安拆开一看,原来是来自益州的一名旧部所写。信中透露,刘备近期正在加固成都城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