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育梅又去庙里参禅。她在棉服外面罩上靛蓝色对襟外衣,套上黑色外裤,扯条蓝围巾裹在头上,穿着青色趟绒棉鞋,踩一路残雪行至小孤山,又绕行半里来到山门前。她走热了,把围巾从头顶抹到脑后,从右边虚掩的角门进入。寺院里冷清而肃穆,转入大殿后门,面朝倒坐观音佛像,跪在蒲团上缓缓顶礼,然后合掌胸前一遍遍默默念诵心经。
午后,黄士魁踩着湿滑的冰雪走向村中,时而驻足望景,时而移步寻声。街道、房舍、篱笆、点缀村庄的树木以及远处的田野,一切的一切都太熟悉了,不时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开窑场、扩村路、收大夫、护知青……那一幕幕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他来到学校院里,阳光把他有些弯驼的身影投到斑驳的场地上。他被一阵阵喧闹声吸引,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嬉戏得十分热闹,有几个孩子踢犍子,时而前翻后翻,时而头顶换踢,变化多端,妙趣横生。他在尽情玩耍的孩子里找寻了一会儿,然后走向教室窗台墙根下。
两个男孩子正蹲着对阵,用石头剪子布比胜负,谁赢了就在自己面前的田字格里用小木棍写下一笔,都想先写完“天下太平”这四个字取胜。见小曲忠三番两次总是输,黄士魁虚弱的身子蹲下来,不顾藏蓝色棉夹克下摆垂到地上,对那男孩子说:“来,小孟常,我替小曲忠跟你玩会儿。”小孟常点了头,黄士魁像个孩子一样认真比试手势,连着三次赢了写字权,但最后那一笔还是让小孟常抢先完成。小孟常乐得手舞足蹈:“你俩不顶一个,你输了,你输了。”黄士魁脸上也堆满了笑纹,刚直起腰来,小曲忠说:“黄爷爷,你会唱歌谣不?”黄士魁微微点头,摸着他的脑袋说:“来,我就教你们唱一个《节气歌》。”小曲忠抢话:“这个我们会。”引领一群孩子浪唱起来: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那童声虽然稚气未脱,却也韵味十足。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唱着唱着,就变得不整齐了,甚至接不下去了。黄士魁笑呵呵地说:“这个版本太长,我教你们说一个短的吧!”小曲忠说:“好,黄爷爷说一句我们跟一句。”黄士魁重新起头,一边打着拍子一边领唱,孩子们纷纷随唱: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刚唱完,大喯儿喽穆荣拿着小学语文课本走了过来,跟岳父说话:“爹,你看你这么虚弱,你咋来了?”黄士魁喘了几口粗气说:“在屋里待不住,出来透透空气。”穆荣提醒说:“这道上的冰雪时化时冻,湿滑得很,可得小心呀!”黄士魁点着头说:“我知道,我很注意的,不用担心。”穆荣问:“爹,你不是说要回上江老家探亲祭祖么,打算多暂动身?”黄士魁说:“后天走,有你大哥二哥陪着,你们都不用惦记。总算要回上江老家了,一想到要启程,了却心里藏了一辈子的念想,我反倒更盼得急切了。”穆荣笑了:“我知道这些年你心里始终挂念着,只是不说而已。现在没了那些顾虑,真应该回去看看了。”黄士魁苦笑一下说:“你这当老师的,把事情看得明白,说我心里喽!”
上课铃响起,各年级的孩子们纷纷跑回各自的教室,操场一下变得空寂了。黄士魁扬扬下巴示意穆荣回教室:“快去,别耽搁了孩子们的课程。”见穆荣走进教室,他背着手歪着头凑到教室门口。
课堂里的嘈杂声消退时,穆荣把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本放到了讲台上,目光扫过一排排稚嫩的脸面:“同学们,上一课《找春天》里都找到了什么?还记得么?”问题刚一抛出,有的学生急忙翻动课本,有的学生争抢着回答。说嫩芽的,说野花的,说小草小溪的,像一群麻雀叽叽喳喳。“你们答的都对,课文首先描述的是从地下探出头来的小草。今天我们学古诗《草》,那么这首诗是谁写的呢?”他从小方盒里拿起一只粉笔,回身在黑板上写了个“草”字,在下面写下“白居易”三个字。“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也叫白乐天,人称诗魔,一生中写了很多诗歌,大多数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和劳动人民疾苦的。原诗八句,前四句着重描绘草原上旺盛生长的野草,后四句着重描写送别的场景,课本只选了前四句。那作者想借《草》表达什么呢?”这一提问顿时勾起学生们的兴趣,都想马上知晓答案。他回身在黑板上写了“离离、枯荣、尽”几个字,一一进行了点拨,然后继续讲解:“全诗章法谨严,自然流畅,可谓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通过描绘野草历时之美,揭示了岁岁枯荣的循环规律,赞美了野草不可摧毁的生命韧劲。你们说,野草的生命力强不强啊?”一片应和声如潮卷过:“强——”
听到这里,黄士魁缓缓移动脚步走到老神树下,抚摸着满是皱纹的树干,仰头看那向上舒展如同冠盖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