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文集出版(求月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愿跟你一起冻死在圣彼得堡的早晨!”
    “哦,米哈伊尔,我知道他,他写的有点意思,但真正有教养的先生和太太们是绝对不会主动去看的。不过他的诗歌倒是很不错,虽然未免将自己的爱人看得太重,但是在念给那些太太和小姐们的时候,效果确实不错。
    为了他的诗歌,我愿意买上一本。”
    “我跟您的意见差不多,他的选题往往让人感到不适,倘若他要是能够将自己的目光放在合适的人和物上,那么我相信他绝对是前途无量。”
    “不止是那个米哈伊尔,还有大翻译家克罗嫩贝格,以及声名赫赫的索洛古勃伯爵和奥多耶夫斯基公爵,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虽然价格好像有点高昂,但它的内容似乎真的对得起它的价格了。”
    “竟然有这么多知名人士的作品?看起来确实不错,只是他们怎么能在报刊这样的东西上打广告呢?简直就像那些为了贩卖自己的商品,就在那里大喊大叫的商人一样,实在是不太体面。”
    “我也是这么想,但还是买上一本看看吧”
    类似上面的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正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在圣彼得堡各处。
    在街头、在大学、在咖啡馆、在书店、在奢华的书房和客厅、在公寓
    如此大范围的发生,一方面要归结于涅克拉索夫搞出来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另一方面则就是单纯的名人效应,除了米哈伊尔这个近来被很多人提起的新星以外,诸多德高望重的作家和艺术家们的名字,也是再次为这本文集镀了一层金,使更多的读者更为信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74、文集出版(求月票!)(第2/2页)
    而与此同时,看到这部文集的成品的别林斯基也是兴奋不已,除了作序写评论以外,别林斯基也是热情地在向自己圈子里的人以及很多朋友宣传这部文集,从而为这部文集的热度和讨论度又添了一把火。
    当然,有人好奇、期待这部文集的同时,也就肯定有人对此感到不屑和不满,乃至因为一些原因对这部文集心生敌意。
    《祖国纪事》的发行商克拉耶夫斯基差不多就是如此。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件事其实跟克拉耶夫斯基关系不大,甚至还有益于克拉耶夫斯基,就比如他这一阵子一直在研究这部文集的宣传方式,每次当他以为他已经弄明白了的时候,就总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这让他感到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已经开始琢磨如何将这些宣传手段应用到自己的杂志上了
    不过就算如此,随着这部文集的声势越来越大,克拉耶夫斯基的心里面慢慢地也开始感到不舒服和不满。
    只因假如没有这部文集的话,那么这上面出现的所有作品都理应会发到《祖国纪事》才是!
    除了鼎鼎大名的索洛古勃伯爵和奥多耶夫斯基公爵等大作家的作品以外,那位米哈伊尔就更不能例外!
    要知道,由于米哈伊尔最近这段时间几乎把他的精力全都放在了这部文集上,所以他就再也没有给《祖国纪事》供过稿了。
    这就导致有相当一部分订阅用户都写信来抱怨这件事,连带着《祖国纪事》最近这两期的订阅量都波动了不少。
    尽管克拉耶夫斯基依旧不肯承认一位作家能对自己的杂志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最好的情况肯定还是他继续供稿,杂志这边也不会亏待他,他要是再写上几期,很有可能再将他的稿费提高一些呢!
    要知道,对于他这样的新人来说,这已经是绝佳的待遇了。
    毕竟圣彼得堡有太多的年轻作者想将他们的作品投给《祖国纪事》了,为了能够刊登甚至愿意分文不取。
    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不能说他拿到的不是最好的待遇?
    而像这样愿意分文不取的年轻人,克拉耶夫斯基目前参加的这场聚会上就有一个。
    总得来说,圣彼得堡的文人们各有各的圈子,很难说有谁是一家独大,像是别林斯基,在他的圈子外,有许多作家甚至将他视为一位麻风病人,在街上碰见他都不愿同他打招呼,根本不愿意跟他待在一起。
    不过这某种程度上或许也算是一件好事,因为文人里面有相当一部分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既然有别林斯基他们这样反对农奴制的进步作家,那么自然就有捧沙皇政府的臭脚,希望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的文人。
    就比如此时圣彼得堡一位颇有名气的作家布尔加林,“自然派”这个名字最初其实就是他对一批师法果戈理的青年作者的贬称,只是后来经过了别林斯基的反复阐述,才让这个名字成为俄罗斯早期现实主义派的别名。
    更抽象的是,这哥们除了反对进步作家们以外,也是真成了秘密警察机关“第三厅”的特务,文学圈里有什么非常过激的言论,还真有可能会被他告上去充当证据。
    只能说,有人上赶着想当狗是真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