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秘密警察的监视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上帝啊,他竟然如此勤勉!
    心潮澎湃之下,叶甫盖尼虽然很想拍手叫好,但考虑到这是在教室,他终究还是忍住了这种冲动,稍微权衡一下,他还是先翻到了短篇那一页。
    只要是那个人写的短篇,就没有一篇是差的!
    叶甫盖尼直到现在也依旧记得当初首次看到那些时的感觉,同情、怜悯,还有一种止不住地想要改变一切的冲动!都是一样的人,即便出身和所受的教育不同,为何有人会受到那样的待遇?
    正因如此,才让他那些本来就有的念头生长的越发旺盛,乃至到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让他决心在以后当一个好官,并且决心去改变一些东西。
    只不过这次的似乎又出现了新东西: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
    在阅读的这个过程中,尽管叶甫盖尼一直试图冷静下来,但他的嘴角还是止不住地扬起,由于无法鼓掌叫好,他便只能带着笑意,用蔑视的目光看向那位喜欢大谈特谈真善美的教授尼基千科。
    虽然他蔑视的目光是如此明显,但台上的那位教授似乎非常的心不在焉,并且根本不敢朝叶甫盖尼这里看去,偶尔撇那么一眼,也是快速地收回目光,并且努力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16、秘密警察的监视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第2/2页)
    与此同时,他还频频看向教室外面,似乎生怕有人突然闯进来一般。
    眼见这位教授是这个反应,叶甫盖尼很快就失去了蔑视对方的兴趣,而是转向了对这篇幽默讽刺的的思考当中。
    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形象自不必多说,俄国上下在哪都看得到这种人!
    那么作者的意图又是什么呢?而自己又算不算得上一位套中人呢?
    叶甫盖尼思考了一会儿这些问题,尽管还未能得出确切的答案,但他已经按捺不住想要继续看下去,出于好奇心,他不由自主地便把目光放在了那篇评论上。
    稍稍看上一段,他就已经被吸引住了,《叶甫盖尼·奥涅金》和《当代英雄》毫无疑问是俄国这些年最为火爆的作品之二,对于大学生而言,更是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
    而由于名字与这位奥涅金相似,叶甫盖尼就更加看重这两部作品,并且自认对这两部作品有着还算不错的理解。
    于是叶甫盖尼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位初出茅庐的评论家,他此前从未写过类似的东西,而且如果是写这两部作品的话,或许我写的并不会比他差!”
    只不过这里的“多余人”又是什么意思?
    因为这两位主人公的理想不够坚定,行为上又有颇多不妥之处吗?
    随着阅读的深入,叶甫盖尼的这些疑问很快就随着那些冷静的论述,似乎并无态度的深刻洞察以及直指人物核心的结论,一一得到了解答。
    几乎是目瞪口呆的,叶甫盖尼看着一副崭新且完整的图景在自己眼前一点一点展开,关于这两部作品的评论非常多,但以“多余人”这个角度并且又令人不由自主地信服,这真的是第一次!
    不过问题也很快就来了,按照这篇文章的描述,多余人是哪一个群体难道还用猜吗?只是这里的多余人究竟是一种谴责亦或者是一种鼓励?而倘若真的无法像奥涅金那样挣脱出自己的环境,有着进步思想的贵族青年们又该怎么办?
    所有这些问题一股脑儿地涌上来,让叶甫盖尼心乱如麻的同时,甚至都已经开始痛苦了起来,由于此刻迫切地需要同一个人交流,他便立刻将手中的杂志递给了旁边那位并不认识的人,并且示意对方快看杂志上的某篇评论文章。
    有些问题都不用问,现在在大学生中间,还有比《现代人》更加热门的杂志了吗?
    叶甫盖尼这么做了之后,坐在他旁边的那位青年似乎是愣了一下,但犹豫过后,他还是将杂志接了过来,只是他并未细看那篇文章具体的内容,只是简单地翻了翻,便将杂志给放了下来。
    见到他这种平淡的态度,叶甫盖尼几乎是愤怒了起来,而似乎是察觉到了他的反应,这位青年也是开口解释道:“我认识一些文学界的人,这篇文章我已经看过了。”
    “哦?”
    听到这样的解释,叶甫盖尼的火气也是一下子就小了很多,但是不等他询问对方对这篇文章是什么想法,想到了什么的他就忍不住先问道:
    “那么先生,您见过米哈伊尔·罗曼诺维奇吗?”
    听到这样的问题,这位黑眼睛的青年一下子就愣住了,尽管稍稍有点难绷,但为了低调地度过剩下的大学生活,他还是回答道:“没有,没见过,怎么了?”
    “我早就听说他是圣彼得堡大学的学生,前段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