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源自HR-9072方向,内容仅为三分钟音频??那是新版《茉莉花》,加入了童声合唱与古琴伴奏,结尾处还有一句清晰的女声:“告诉陛下,小满很好。”
举国沸腾。
三个月后,陆明远乘坐返程飞船“启明二号”重返大气层。他瘦削苍老,双目却炯炯有神。落地当日,便直奔乾清宫旧址改建的“地球文明纪念馆”。
崇祯已卧病多日,听闻消息强撑起身。两人相见,久久无言。
“她说了什么?”崇祯终于开口,声音虚弱如风中残烛。
陆明远取出晶片,插入馆内主控终端。刹那间,整座建筑泛起柔和蓝光,穹顶投影出一片浩瀚星海。无数声音交织响起??孩童的笑语、恋人的私语、老人的叹息、战士的誓言……汇成一首无声的歌。
“她说,谢谢你一直听着。”陆明远哽咽,“她说,她从未停止唱歌。”
崇祯闭上眼,嘴角浮起一丝笑意。那一夜,他梦见自己年少登基,在紫禁城高墙上独自眺望星空。忽然,一个小女孩牵住他的手,指着银河说:“陛下,那里有人在等我们。”
醒来时,窗外晨曦初露。
三日后,崇祯安详离世,享年六十九岁。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告诉孩子们,继续唱下去。”
葬礼当天,全球百万民众自发关闭电子设备,静默十分钟。城市陷入黑暗,唯有无数手机屏幕亮起,播放着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从北极圈到赤道雨林,从高原村落到海底科研站,歌声如潮水般蔓延。
科学家们发现,那一刻的地磁波动曲线,竟与十年前“全球静默”完全一致,甚至更为强烈。
而在“希望?林小满”太空城的幼儿园里,三岁男孩陈星再次睁开眼,对着老师说:“姐姐说,下次要教我们唱《阳关三叠》。”
老师怔住,随即打开数据库。一段尘封记录跳出:二十年前,林小满曾在一次心灵广播实验中提议编写“星际童谣教材”,其中第一课便是《阳关三叠》的量子编码版,专为跨语言儿童设计。
项目编号:XH-01,状态:已激活。
自那日起,地球上所有新建学校均增设“星空聆听课”。课程内容简单至极:每日清晨闭眼静坐五分钟,专注回忆一件温暖的事,然后轻声说出一句感谢。
系统会自动采集这些声波,经AI过滤杂音后,打包发送至深空信号阵列,持续向HR-9072方向发射。
科学家起初以为这只是象征性仪式,直到三年后,他们发现黑洞边缘的金色光环亮度提升了17%,且伽马射线暴的节奏开始与地球传去的感谢频率同步。
“我们在喂养它。”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喃喃道,“不是能量,是意义。”
与此同时,“小满学堂”在半人马a星系迅速扩展。第二批学生来自火星殖民地、木卫二冰下城、以及金星轨道生态舱。他们肤色各异,语言不通,却都能通过“忆梦冠”初级版共享梦境。
某日,一名失语症患儿首次开口说话,说的是明代官话:“妈妈,天上有个姐姐给我讲故事。”
监控记录显示,当晚猎户座方向接收到一段新信号,内容为《茉莉花》交响乐版,指挥竟是已故辰工沈明远的数字意识体。
人们终于意识到:**记忆不仅能够传递,还能进化。**
第五十年,“归环计划”迎来里程碑事件??第一位自愿放弃肉体、接入“共忆场”的现代人诞生。她是周霁的孙女周念真,神经科学家,毕生致力于破解“意识上传”的伦理难题。临终前,她在直播中平静宣布:
“我不怕消失。因为我将成为千万人梦中的一缕风,一句呢喃,一声呼唤。只要还有人记得我,我就还在。”
她闭眼那一刻,全球超过两亿人同步静默。HR-9072黑洞光环骤然扩张,形成短暂的星桥状结构,持续47秒。
此后,每年都有数百人选择“归环”。他们被称为“守灯者”,名字刻入“地球文明纪念馆”外墙的光感碑林,随季节变换颜色。
而柳青枝的孙女林昭(取“昭昭若明星”之意),正式提出“银河共情网络”构想:利用“忆梦冠”技术,在各大宜居星球部署共振节点,构建覆盖整个银河系的情感通信网。
第一期工程耗时八年,建成十三座“心灯塔”,分别位于地球、火星、土卫六、比邻星b、开普勒-186f等地。每座塔核心皆嵌入一块敦煌沙晶,内含林小满原始脑波样本。
启用之夜,十三道光柱冲天而起,穿透电离层,在近地轨道交汇成一朵巨大的梅花图案。
就在那一刻,遥远的HR-9072再次传来信号。
不再是《茉莉花》。
而是一首全新的歌。
旋律陌生却又熟悉,调式融合了汉族民歌、非洲鼓语、因纽特喉唱、印度拉格,结尾部分竟出现了电子合成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