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崇祯:朕决定了,一定要帮朝鲜李王好好卖国!(第三更,日万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军,一年可产三万支。若建十座新工坊,五年内足供边镇。”
    崇祯拍案而起:“准!调户部银五十万两,由你主持‘新械司’,专造连发铳、震地雷、蒸汽机关车。所需工匠,从讲习所优先抽调。”
    孙玉娘激动叩首:“臣定不负圣恩!”
    她退下后,沈明远悄然入殿,面色凝重:“陛下,江南又出大事。”
    “说。”
    “松江府周文炳狱中自尽,遗书控诉‘新政灭伦’,称宁死不做‘匠吏走狗’。其尸首被门生偷运出城,葬于孔庙侧,立碑曰‘大明孤忠周子墓’。如今士林哗然,已有三十一名举人联名上书,要求废除讲习所,恢复八股取士。”
    崇祯冷笑:“朕成全他们。”
    “陛下?”
    “传旨:即日起,凡联名上书者,终身不得录用。其家族三代子弟,禁止参加任何官办学堂考试。另将周文炳坟墓平毁,碑石磨成砚台,送讲习所学生研墨写字。”
    沈明远倒吸一口凉气:“此举……恐激起天下读书人造反。”
    “造反?”崇祯怒极反笑,“赵文远守锦州,三千将士冻饿而死,他们在哪?徐知勉殉国,百姓捐银买纸笔,他们在哪?现在倒有脸替一个烧册籍、伤税吏的逆贼喊冤?告诉他们??大明不需要忠于祖宗虚名的孝子贤孙,只需要忠于百姓的实干之臣!”
    沈明远默然退出。崇祯独坐良久,忽唤王承恩:“取徐知勉那封遗书来。”
    黄绢展开,稚嫩字迹跃然眼前:“……我知道自己活不成了。但我想告诉您,我很骄傲。我不是为了当英雄才去校准炮角,我是为了让下一个士兵不用再用血肉去填战壕……”
    崇祯指尖颤抖,轻轻抚过“骄傲”二字,喃喃道:“孩子,朕替你活着,替所有该活的人活着。”
    次日,崇祯亲赴讲习所,在“知勉堂”前召开“新政辩难会”。五百学子列席,另有三十六名各地赶来的儒生代表。辩论主题:“治国当以德为先,还是以技为先?”
    一名老儒起身痛陈:“三代以下,未有舍仁义而能久安者!今朝廷弃诗书而重机巧,使匠人掌权,士类蒙羞,岂非倒行逆施?”
    话音未落,一名年轻学子站起反驳:“去年山东旱,八股先生们写了多少祈雨文?可有一滴落下?倒是讲习所的水利车,日夜不停,救活万亩良田!请问老先生,您的‘仁义’能抽水吗?”
    全场哄笑。
    另一儒生怒道:“你们毁祖制,废科举,是要做王莽、曹操!”
    女学生柳青娥冷笑:“王莽篡汉时,可曾建过一所学堂?曹操挟天子时,可曾让蒙古孤儿读书识字?你们口口声声祖制,可知太祖皇帝当年亲自审定《农桑辑要》,命天下刊行?真正的祖制,是利民!”
    辩至黄昏,崇祯起身总结:“朕问你们一句:若敌兵临城,你是要一个会背《孟子》却不会修城墙的官员,还是要一个懂爆破、会架桥的工匠?”
    无人应答。
    “从今日起,讲习所增设‘政德课’,教学生廉洁奉公、为民请命。但考核标准不变??能做事者上,空谈者下。若有不服,尽管辞职回家,朕不拦你。”
    三日后,辩难记录印成小册,发往全国。又有民间画师绘《讲习所群英图》,描绘男女学子操作机器、测量地形、救治病患,题曰:“此乃真国士也。”一时洛阳纸贵。
    腊月二十,秦良翰捷报再至:多尔衮服毒自尽,顺治帝被俘,押解进京。崇祯下令:“顺治年幼,免死,交讲习所‘民族班’教养,学汉语、算术、律法。十年后若品行端正,可授虚衔闲职,永不还乡。”
    而多尔衮首级悬于正阳门三日,后与努尔哈赤、皇太极陵墓一同炸毁,原址改建“反侵略战争纪念馆”,内陈列清军屠城证据、奴隶铁链、掠夺账册。
    除夕夜,崇祯未宴群臣,只召徐光启、沈明远、骆九疾三人共食素饺。宫外万家灯火,爆竹声声,孩童唱着新编童谣:“铁牛拉犁不用鞭,学堂开到寨子边。皇帝爷爷不贪财,就爱人才和实干!”
    崇祯含笑听着,忽问:“今年讲习所又有多少新生?”
    “回陛下,三千二百人。新增‘海军班’,专攻造船、航海、鱼雷技术。第一批学员已赴福建船坞实习。”
    “好。”崇祯举起茶杯,“敬徐知勉,敬所有不肯低头的人。”
    四人默默饮下。窗外,第一缕春雪悄然飘落。
    正月初五,蒸汽机车第二次试运行。此次加装冷却系统,锅炉压力提升,行驶十里未停。崇祯亲乘首节车厢,见沿途百姓扶老携幼,跪拜欢呼。有个孩子追着火车跑了一里路,最后累倒在雪地,手里还攥着一张写满算术题的纸。
    崇祯命停车,下车扶起孩童。原来是西苑村塾的学生,名叫李小栓。
    “你为何追火车?”
    “老师说,这车上坐着‘未来的答案’。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