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美帝的误判与傲慢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加密电波跨越太平洋,如同致命的病毒,精准注入美帝情报体系的心脏,中央情报局兰利总部。
    那份来自远东“夜枭”的、标注着“突破性绝密:幽灵震颤解决方案”的文件,瞬间引发了最高级别的震动。
    一间高度隔音、布满防窃听设备的绝密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情报、军事、航空领域的顶级头脑,以及几位肩扛将星的军方高层。
    投影幕布上,正清晰地展示着“鼹鼠”传递回来的那份“技术解决方案”的核心内容:修改后的结构图纸,以及那份详尽的“新型高效阻尼材料”合成工艺说明。
    主持情报分析的是一位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如手术刀的资深分析师,教授。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混合着惊叹与忧虑的复杂腔调:
    “先生们,这份情报的价值,难以估量。它证实了‘幽灵’项目的存在,更揭示了华国人已经攻克了他们最致命的震颤缺陷!”
    他指向结构改动图:“这个0.5度的支撑角微调,极其大胆!我们的结构动力学专家反复演算确认,它在理论上完美避开了之前‘鼹鼠’窃取到的原始数据所显示的共振频率区间!设计理念…堪称天才!”
    会议桌旁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叹和低语。
    几位航空专家纷纷点头,显然认同教授的判断。
    教授的激光笔移向那份材料工艺说明,语气更加激动:“而这份‘静默-II’型阻尼材料的配方…更是革命性的!虽然合成条件苛刻,需要特定的催化剂和精确的温度控制窗口,但其提供的测试数据…”
    幕布上切换出那份明昭伪造的、显示“完美消振”的曲线图,“…令人震惊!消振效率超过现有任何材料!如果华国人真的掌握了它,配合那诡异的隐身外形…先生们,‘幽灵’将不再是幽灵,而是一把悬在我们头顶的、随时可能落下的利剑!”
    会议室内一片肃然。
    恐惧的阴影在众人心头蔓延。这份“解决方案”的先进程度,超出了他们最坏的预期。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被震惊冲昏头脑。
    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金丝眼镜的材料学权威,皱着眉头举手发言:“教授,请等一下。这份材料配方…存在几个令人费解的点。”
    他指着配方上的几处细节,“这种催化剂的添加顺序,与常规的高分子聚合反应路径存在逻辑冲突。还有,这个反应温度区间…正好落在该类型材料已知的‘脆化敏感带’边缘。根据我们的经验,在此温度下长时间反应,材料极可能发生不可逆的劣化,强度和阻尼性能会大幅衰减,甚至崩解。”
    另一位结构专家也提出了质疑:“是的。还有这个0.5度的改动。静态计算确实无懈可击。但…我们缺乏完整的全尺寸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在极端机动、高G过载的复杂动态耦合下,这个微小的角度调整,会不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节点,引发新的、更危险的应力集中?毕竟,原始震颤的根源我们尚未完全理解。”
    这些专业而冷静的质疑,如同冷水泼入滚油。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争论。支持派认为这是华国人的独特技术路径,不能以常理度之,那份“完美”的测试数据就是铁证。
    质疑派则坚持认为配方和设计改动存在明显的、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隐患。
    争论的焦点,最终落到了那份“完美”的测试数据上。
    教授深吸一口气,敲了敲桌子:“诸位!这份测试数据!它来自‘鼹鼠’窃取的华国核心实验室记录!它显示这种材料在模拟环境中完美消除了震颤!这难道不足以说明一切吗?难道华国人会拿他们唯一的、寄托了举国希望的‘幽灵’去冒险,使用一个明知有重大隐患的方案吗?”
    这个反问,极具分量。
    是啊,华国人怎么可能在解决了如此重大的技术难题后,还留着一个足以毁灭战机的定时炸弹?
    逻辑上说不通!那份“完美”的数据,成为了压倒质疑派的关键砝码。
    最终,一份综合评估报告被呈递到最高决策层面前。
    报告的结论充满了美帝式的傲慢与偏见:
    1.技术先进性确认:华国“幽灵”项目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其解决震颤问题的方案结构微调+新型材料理念先进,效果显著基于其内部测试数据。
    2.潜在隐患评估:方案中部分细节材料合成工艺、结构改动动态效应存在理论上的不确定性或风险,但鉴于华国落后的工业基础和粗糙的制造工艺,他们极可能在工程实现过程中,因无法精确控制合成条件或装配公差,而无法达到设计预期效果,甚至可能放大这些隐患。
    3.战略误判核心:华国人的方案,本质上是一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技术冒险。他们或许能暂时压制震颤,造出几架原型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