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利国利民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殿里静悄悄的,只剩下火烛滋滋的爆裂声。
    那一封条陈,在大臣们手里来回流转着,人们三五成群的私下交谈,频频点头。
    自从那日听完魏叔玉关于漕运调粮的想法,李世民回宫的第一件事,便是将整个计划完完整整写了下来。
    毕竟,魏叔玉只是提供了一个框架与方向,具体细节方面的事情,自然是不如李世民这个当家人的。
    原本李世民是想一上来就拿出来,和大臣们讨论。
    不承想,还没等他出手,崔浩坚便跳了出来。
    李世民慵懒地靠在龙椅上,看着下面群臣争论不休的模样,一脸惬意。
    他就喜欢看到大臣们这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崔大人,不知陛下这漕运之法,可有违圣人之道?可入得了你山东士族的法眼?”
    长孙无忌高兴得咧嘴笑着,嘴巴快咧到耳根了。
    真特么扬眉吐气啊!
    爽!
    同时,他又一脸幽怨地看了一眼端坐龙椅的妹夫。
    敢情有此等妙计,你倒是早说啊!
    也不用受这龟孙鸟气了!
    “这……我……”
    崔浩坚急得冷汗直流,结结巴巴得讲不出话来。
    今天的事情,他可是做足了准备。
    眼看着就能以缺粮的事情向朝廷施压,给山东士族们争取最大的利益。
    却不想被李世民突如其来的这一手,彻底打乱了节奏。
    面对着长孙无忌的质问,崔浩坚大脑飞快运转着。
    到了这个地步,想要拿圣人之法,国体荣辱说事情已经是不可能了。
    忽然,崔浩坚眼神一亮,激动道:
    “陛下这办法或许可行,可是开通漕运,劳民伤财,难道为了朝堂衮衮诸公的温饱,便要置百姓死活于不顾吗?
    前朝隋炀帝开通运河,也可谓是轰动一时,可结果如何,天下人可都瞧见了。
    陛下,当慎之又慎啊!”
    卧槽!
    听到崔浩坚的话,长孙无忌一下子呆在了那里。
    他见过无耻的,却从没见过如此无耻的。
    合着全天下,只要你山东士族做事,便符合圣人之道,别人做啥都是劳民伤财是吧?
    这特么不是双标是什么!
    还有,隋炀帝是谁?
    那可是赫赫有名的暴君啊!
    你拿他比作陛下,这激将法也太拙劣了吧!
    长孙无忌连忙看向李世民,生怕他一怒之下,做出冲动的事来。
    却见后者依然一副淡然的模样,不由心中一凛。
    陛下如此淡定,莫非还有后手?
    经过之前的事情,长孙无忌对自己这位妹夫又有了新的认识。
    不敢再擅自做主了。
    果然,崔浩坚话音刚落,那边李世民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崔爱卿所言甚是,朕再不三思,岂不是都快要步我那表叔后尘了……”
    李世民的祖母与隋炀帝杨广的母亲是同胞姐妹,论起辈分,还真是叔侄。
    “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臣……”崔浩坚故作“委屈”状,装出一副懊恼失言的模样。
    却见李世民摆了摆手,制止道:
    “此事是否可行,咱们说了都不算,玄胤,你担任民部尚书,就由你说说吧。”
    说着,便将目光落在一个眼神坚毅的男人身上。
    此人名叫戴胄,字玄胤,眼下正任民部尚书,主管钱财民生。
    这民部尚书正是后世户部尚书的前身,直到唐高宗时期,为了避讳李世民的名字,才把民部尚书正式更名。
    戴胄拿过条陈,只看了一眼,便从怀里掏出一个算盘,快速验算起来。
    片刻之后,迎着所有人的目光,戴胄语气沉稳地说道:
    “臣已经验算过了,陛下此法,不但可以保证长安每年不少于三百万石粮食,还可以以工代赈,养活航道沿岸,数以万计的百姓,此法实乃利国利民之策!”
    此言一出,包括房玄龄,长孙无忌一众人脸上,全都露出了一抹狂喜之色。
    等等!
    他们忽然意识到了什么,突然惊疑不定地看向李世民。
    想起对方先前提到的那个名字,难道说此事竟然与那个所谓的什么陈近南有关?
    他们表面上没说什么,心中却暗暗记下了这个名字。
    崔浩坚失魂落魄地离开了,他冒着激怒李世民的风险,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
    却没想功败垂成。
    李世民什么惩罚都没有,只是一句“崔先生修完《氏族志》便可回去含饴弄孙了。”,便彻底终结了他的仕途。
    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陈近南!
    一切都是因为这个陈近南!
    崔浩坚眼睛瞬间红了起来,眼角带着一抹浓浓的恨意。
    回头一定要好好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