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武则天称帝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着病体,反复陈述皇嗣的无辜,语言和神态质朴而笨拙。一个外国人在大唐无权无势,也没有利害关系,可是关键时刻这个小人物却挺身而出,用生命来证明皇嗣的清白。
    看着安金藏仍然苍白的脸,武则天感到惭愧万分,“李旦是我的儿子,可是我这个母亲有子而不能自知,连累得你受苦,这都是我的错啊。”这是武则天第一次承认自己的错误。李旦总算逃过一劫。
    安金藏不顾性命挺身而出,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良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与李旦都喜欢音乐,两个人之间有共同的爱好,既是君臣,也是知音。后来武则天还朝政李唐,李唐皇族对安金藏感激万分,李旦封其为右骁卫将军,并立碑表彰他的忠义,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又赐爵安国公,荫及子孙。安金藏死里逃生全寿而终,也算是得到福报了。
    武则天执政时期,为了威慑群臣,打击李唐势力,大量起用酷吏,这些酷吏大多数出身低微,没有什么文化知识,甚至是文盲。
    来俊臣本来是一个市井无赖,精通阴谋诡计,因此被武则天提拔授予官职。来俊臣趁机利用这种身份,伙同党羽残杀百姓。凡是他们认为有罪的,就会被各种没有人道的刑具折磨,即使没有罪,经过一番严刑拷打后也不得不认罪。一时间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推事院是一座监狱,由来俊臣负责。凡是被关押其中的人,百不存一,人们给这个监狱起了个名字叫“例竟门”,意思是凡是进了推事院的大门,这个人就必死无疑。就算是朝廷官员,也有不少被来俊臣秘密逮捕死在其中。因为有了这番经历,来俊臣竟然专门著书立传,写了一部被称为“酷吏秘籍”的《罗织经》。书中讲的都是来俊臣如何罗织罪名、如何陷害他人的经验之谈。精通诡计的周兴,看了这本《罗织经》后连连自叹不如;一代宰相狄仁杰读完这本书,浑身冷汗直冒;工于心计的武则天看完后,也感叹说自己比不过来俊臣。由此可以看出来俊臣的阴险毒辣。
    周兴是雍州长安人,生长在天子脚下,自幼学律。虽然他很有才华,却很难发达。高宗时代,他的才华曾引起李治的注意。有一次在李治面前,周兴有条不紊的陈述自己的见解,李治非常欣赏,当得知他只是一名小吏的时候,李治的欣赏之情也就黯淡下去了。
    岁月的痕迹慢慢地爬上了周兴的眉梢眼角,他的脸上也习惯性地堆满了公式化的谄媚笑容,淘气的年轻人已经在背后唤他为“阿婆”。一个因长期伏案工作而身形佝偻、满面皱纹、满脸假笑的中年胥吏,这就是周兴在时人眼中的形象。
    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周兴以为自己的一生也就这样了,这时候机会来了,石破天惊的武周革命将一切秩序击碎,历史上诞生了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的用人之道很特点,不管出身,不管能力大小,只要站队正确,就大胆起用。周兴看到昔日趾高气扬的高级官员纷纷落马,皇族公卿人头落地,而寒门庶族的上位之路前所未有地通畅,告密可以得官,献祥瑞可以得官,甚至还可以自荐试官。一个火红的时代蓦然而至,周兴措手不及又惊喜不已。他立刻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时代中去,向御座上的武则天申诉忠诚。尽管武则天看中的只是他的刑讯手段而不是他对律法的理解,不过像他这样卑微的人物,能有一技之长被武则天看中,他还能要求什么呢?因此只要女皇一个眼神,一个暗示,周兴必定象忠实的猎犬一样立刻扑上去咬断敌人的喉咙,像高宗时代宰相郝处俊的后人郝象贤;高宗的两个庶出儿子李上金、李素节;素来与武则天不睦的常安公主,这些人一个个被周兴除掉。
    随着一条条人命的消殒,周兴的官位也扶摇直上,累迁至司刑少卿、秋官侍郎。
    公元689年闰九月,检校纳言魏玄同被周兴诬陷。武则天勒令他在家中自尽,由监刑御史房济现场监督执行。
    闰九月十五日,魏玄同奉武后之命即将自裁。房济素来钦佩他的德行,忍不住劝他:“丈人何不告密,冀得召见,可以自直。”意思是您可以说有事要向太后告密,太后一定召见(武则天几乎会召见所有告密大臣),如此就可以得到当面辩解、自证清白的机会。
    魏玄同拒绝了房济的好意。他说:“人杀鬼杀,亦复何殊,岂能做告密之人耶?”
    武后时期,构陷与杀戮当道,坚持不做告密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暗无天日的时代始于五年之前,也就是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那年春天,“有飞骑十余人”在洛阳坊间饮酒,其中一人喝醉了发牢骚,说早知道支持太后并无额外的赏赐,当初还不如支持李显。其中一人当即离座,去洛阳宫告密。酒未喝完,众人已被羽林卫捕获,发牢骚者被处斩,同饮者以知情不报之罪遭绞杀,举报者赐官五品。武后时期的告密之风“自此兴矣”。
    为了鼓励天下人告密,武则天制定了详细的法律条文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